韵,有的诗人“模”“虞”互相押韵,但是不跟“鱼”押韵;有的诗人三者都互相押韵。这和各人的押韵标准有关。后来的普通话里,“模”一般变成 u,“虞”“鱼”一般变成u。就显得不押韵了。

近郭西溪好,谁堪共酒壶。

苦吟防柳恽,多泪怯杨朱。

野鹤随君子,寒松揖大夫。

天涯常病意,岑寂胜欢娱。

有些南方方言仍然保留了“鱼”韵和“虞”韵的区别,从音位来看很古;但是由于音值跟古音偏离过大,所以也不能押韵。

以上举的例子都是中古汉语时期的诗歌,总体还是比较简单规则的。如果上溯到上古汉语时期,那就还要复杂很多。

比如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海”和“峙”是古老的之部上声长短音关系:-wwq 与-wq 的押韵。这种互押至迟到北朝就已经灭绝了。上古的押韵很叫人头疼,当时的押韵还没有韵书可以参照。而且上古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押韵还各有特点,可以写几十本大砖头书了。深入扯起来简直是一团乱麻,我这里就不多解释了。

每一种方言都有大量偏离古音的地方,北京话也一样,上文已经分析过了很多。但是不是所有的偏离都能反映在押韵上,比如声母问题,普通话丢失了全浊声母(全国能保留的也只有吴语和部分湘语了),尖团音也混淆(粤闽,部分吴,部分官话还能系统分清)。

但是北京话在某些其他方面保留古音比较好,比如翘舌音完整保留、前后鼻音不混、主元音保留特别好(ang 这个韵母,从诗经阳部到切韵宕摄到今日,几乎没变过,反观粤语已经高化为 ong 了)。

某些方言保留韵尾方面做得异常好,但是声母和主元音却惨不忍睹,比如粤语。粤语的声母:合口字 h 与 f 混,大规模的 k 与 h 混,黄与王混,平翘舌混。粤语介音吞没主元音也会导致不押韵: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用普通话读毫无问题,但用粤语“峦”和“叹”就不押韵了。

另外要注意一点,不要以“读古诗的押韵程度”来判断方言的存古程度。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所有的古代韵母都混淆成了一个,那么读任何文章都能押韵。事实上,由于韵母简化、合并,很多本来不同音的字反而能变得同音,于是押韵了,比如:

力栗历立厉利詈丽吏

魏谓慰为餧位遗

富副复妇付赴附父蝮

十食识石实时

奇其祈祁祇齐

是士事市侍试式示嗜势视逝释

西锡夕惜溪奚息熙希悉翕羲

鸡基饥机击积圾羁唧

言严颜盐研沿岩

宪线献霰限现县陷羡豏岘苋

意衣异易议毅艺艾逸抑疫译益射弋邑

既记纪忌寄冀季悸计济荠寂际绩鯽技偈

(以上在中古早期汉语中没有一个是同音的)

古代物价知多少

请各位看官做三个假设:

一、您有一台时光机;

二、您有百元人民币;

三、您想乘坐时光机到已经逝去的某个时代去购物。

今天,用100元人民币能兑换0.33克黄金或者13.7克白银。

首先您知道,如果不做任何兑换,揣上人民币就直奔魏晋南北朝或者唐宋元明清,极可能买不到任何东西,因为那些卖家根本不认识您拿的是什么玩意儿,您说是钱,人家会说:一张彩色的纸罢了,怎么会是钱?蒙人!

所以您需要兑换,需要把百元钞票兑换成古人认识而且认可的货币,譬如黄金,譬如白银,譬如古代的各种钱币。现在黄金牌价300元一克,白银牌价7.3元一克(这篇文章是一年前写的,当时金银牌价没现在高),您那张百元钞票可以兑换0.33克黄金或者13.7克白银。鉴于历朝历代的钱币都是古董,市场价值远远高实际价值,所以我不建议您直接兑换古币,那样太不划算。

——1916年春天的北京,能买25斤大米

兑换完黄金或者白银之后,您嗖地一声来到民国。民国人喜欢袁大头,按说您出发前应该去古玩市场淘换一两枚袁大头,可是现在民国银元行市好得不得了,一枚最普通的袁大头竟敢喊价七八百,为了划算起见,您还是用那13.7克的碎银子买东西吧。

晋江晋江晋江晋江晋江晋江晋江晋江晋江晋江


状态提示:221.0142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