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重温之如歌岁月>第七章 钱到用时方恨少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方维家里平时是不给零花钱的,正常情况下需要钱时只要对家里说一下用途,其他自己拿即可。

可是正常情况下最多拿十块钱,拿多的话根本就没有拿多的理由。方维暂时不想让父母知道他的想法,一旦知道的话肯定会制止的,这种“不务正业”的行为是行不通的。

钱到用时方恨少,没有资本,不容易挣钱,空手套白狼是技术活,方维没有那么高超的技术,所以怎么办呢?

方维思考着,借钱也不行,同学们一个月的生活费最多两百块钱,根本没有余钱,而且刚认识一个月,也不好借钱。

没有零花钱根本无处克扣,过年那点几十块钱的压岁钱没等到上学早就花完了,只能经常不在家吃饭,从饭钱中扣了。

前期的基本积累看来完全靠饿肚子了……

初中时的学生正是处于爱看书的年龄,那时的名著与杂志盛行,前世的方维有余钱就去买《读者》、《青年文摘》等这类杂志了,报刊亭中的全是最新一期,完全按照定价卖,性价比太低。而地摊上的旧的,一块钱一本,很廉价,获取的是一样的享受。

当然,正是因为学生时代爱看书的人很多,所以学校附近的书店都赚翻了,那时还是纸媒的时代,报纸都有很多人买。不像二十年后,纸质媒体几乎倒闭,自媒体的大量涌现,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到了6g时代的移动通信更是大大方便了信息的获取。

同样这是一个有情怀的年代,方维很荣幸地处于这个时代的尾巴,从小到大看的全是纸质的书。

方维很看好学校附近租书这个市场,名著啥的就不说了,在网络出头的时代,无数人都被网络,上百万字的店都能够连载二十本,一本书租出去就能受益很多很多,更不谈万一书被老师没收后的学生收不回的押金了。

不过,方维知道,在他上高中以前,学生中间就有人用mp4看有一部分人都开始用手机了。尤其是两年后的初三时,唯一的麻烦就是充电而已。

方维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很多人自制力很差,一旦看就好似被陷进泥坑,出不来了,毁了很多人。所以方维还是放弃了租书这个想法。不过可以换一个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在限定的地方限制的让他们付费租书。

这些都得等有一定资本后才可以考虑的事。现在只能弄些小买卖了。

无论是在现在还是二十年后,辣条一直是人们的最爱,尤其天越来越冷的秋天。

商场上辣条的批发价是一般是一块钱三袋,而商店的零售价是一块钱两袋,卖两袋挣一袋多的钱。买多讲价的话起码能降到一块钱四袋,对于同班同学就优惠点,一块钱三袋吧。

学校里的商店离教室很远,课间十分钟跑个来回都不够,所以应该很好卖吧。

方维觉得目前只能先这样计划着,具体实施还得要有钱再说。

都说钱是王八蛋,可长得真好看!

突然,方维好像记得了什么,对了!月考年级前三有一百块的奖金,四到六名有七十块的奖金,后三名有五十块的奖金。

“都把这事儿给忘了。”方维挠挠头,前期的启动资金有了!终于不用靠饿肚子来解决钱的问题了。

下面就得去市场与老板谈价格了,方维目前获取货源的途径只能是百货超市,等做大以后才能单独找货源。

方维打着上街转转的名头,对父母说一声,然后就去菜市场的百货超市了。

百货超市离方维家走路大约有二十分钟的路程,方维也没有自行车,只能靠腿走了,看来以后还得买辆车!

周末街上的行人依然不少,不过大多只是去市场上买菜,逛街的并不多,毕竟经济还不是特别发达。

很快方维就走到了百货超市。

“叔叔,这辣条怎么卖?”方维指着“卫龙”牌的辣条问道。

“这些都是一块钱三袋。”百货超市的刘老板从收银台那儿走过来,指着好几个箱子中不同种类的辣条说。

“要是买多呢,便宜点儿!”方维还价了,也不一口气确定买多少,把底线说出口容易被坑。

“买多的话看你买多少了,”刘老板接着说:“要是买几块钱的话我也赚不了多少是不是。”

“最便宜能优惠多少?如果买五十块钱的呢?”方维试探着问了一下。

刘老板思考了一下,有点奇怪,问道:“你一个孩子买这么多干嘛,是你家大人让来买的?”

方维点点头说:“是啊,不过现在买的不多,如果以后长期来买的话,能优惠多少,给个大家都觉得合适的价格如何。”方维大概知道价钱是多少,当然最次能谈到一块钱四袋,还有得赚。

刘老板想了想,说道:“如果你一次性买五十块钱的话,给你一块钱四袋的价,送你十袋,如果买一百块钱的话,送五块钱的。你也不用再讲价了,已经是我能给的最低价了。”其实这些价格其实是刘贵刘老板给其他商店批发的价格。

刘老板之前觉得方维可能是某个小卖部家的孩子,只要是镇上商店来批发的价钱都是一样的,他们没有自己的进货渠道,那些供货商也不想送,几百块钱的不值得跑一趟。

不过方维显然不知道具体批发价是多少,所以刘贵排除了之前的想法,这孩子“不实诚”啊,有什么可隐瞒的,难道真是新开商店家的孩子?刘贵也不知道,只


状态提示:第七章 钱到用时方恨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