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挽明>第一百一十六章 再捐五百两

因杨鹤等人坚守广宁城才得以逃回关内的辽东难民,多多少少都听说过杨鹤的一些事迹,如杨鹤曾一人伏杀过十六名建虏,还曾夜入建虏大营纵火救了西平堡守军,这样的事迹杨孝恒也曾听说过。

其实很多人对这些事都是持怀疑的态度,但是杨孝恒相信这些事都是真的。

因为讲这些故事的人曾说,杨鹤做这些事的时候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

杨孝恒认为,如果这些事不是真的,那么那些帮杨鹤宣扬的人,简直就是活得不耐烦了。

要知道西平堡还有很多守军活了下来,他们怎能容忍别人胡说八道?

后来,杨孝恒得知罗一贯总兵任命杨鹤为亲卫营千总,杨孝恒更加笃信这些事情绝对是真的,不然的话,就亲卫营那些人能听杨鹤的话?

正因为杨孝恒相信杨鹤做过这些事,所以杨孝恒认为杨鹤是有真本事的,那么杨鹤训练士兵的方法肯定是有用的。

因此,当别人不明白杨鹤为什么这样训练新兵的时候,只有杨孝恒毫不犹豫地按照杨鹤的吩咐在训练。

看到杨孝恒训练的比新兵还刻苦,杨鹤不可能不关注。

然后杨鹤跟杨孝恒谈了谈,了解了杨孝恒训练的目的。

然后杨鹤告诉杨孝恒,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为家人报仇的,要想跟建虏讨还公道,必须依靠强大的军队,杨鹤希望杨孝恒认真地学习领兵用兵之道,有朝一日统领军队与建虏决战。

对杨鹤的建议,杨孝恒深以为然。

除了陈李鸿和杨孝恒,还有一个人引起了杨鹤的关注,这个人叫张熙载,字廷扬,童生,二十六岁。抚宁县人。

张熙载跟着训练的目的非常单纯,为了能够在战时活命。

从张熙载略带自嘲的笑容中,杨鹤看出了不一样的东西,这是一个有远见的人。

他意识到抚宁县虽然在山海关的后方。却并不像表面上那样安稳,他知道一旦山海关守不住,那么抚宁县就会直撄建虏的兵锋,他甚至还看出建虏可能会从喜峰口另辟路径进攻大明。

无疑,张熙载是有远见的。但是要不要把这个人纳入麾下杨鹤却有些犹豫。

因为这个人没有胆量,现在还没怎么着呢,他就开始为以后战乱的时候做准备,这要是让他领兵,恐怕不等接战,他就先逃了。

不过胆小有胆小的好处,胆子小,用兵的时候就会谨慎,而且胆量是可以培养的。

杨鹤跟张熙载谈的并不深,杨鹤只是告诉他。如果建虏真的打进关内,要想活命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建虏打回去。

杨鹤相信张熙载能听懂自己的意思。

在关注着几个文人的同时,杨鹤还关注着那些新兵。

毕竟杨鹤任命的教官大多身有残疾,这些人现在只是以教官的名义担任哨官队官之职。真正打仗的时候,他们是无法带兵打仗的。就是说如果出现战事,这支新军是没有军官的,没有军官的部队那就是一盘散沙,因此杨鹤需要尽快从这些新兵当中挑选出可以担任基层军官的人。

新兵近一千二百人,训练成型以后。可编十哨,暂时杨鹤不需要任命营千总和副千总,但是却需要选拔十个人担任哨官,选拔二十个人担任队官。还要挑选一百人担任什长。

从这些新兵的表现和学习的劲头来看,只有五六个人杨鹤觉得有担任哨官的潜质。

其中包括魏山劲、王卫国、叶良辰,丁武卫四人。

魏山劲和王卫国毋庸多言,这两人在没进行训练以前就受到杨鹤的提点,可以说杨鹤对这两人是寄予了厚望,这两人自然要为杨鹤争气。

令杨鹤没想到的是丁武卫和叶良辰这两个人。尤其丁武卫今年才十三岁,在新兵当中年纪最小,但是训练起来比那些比他大三四岁的人还要刻苦,甚至在读书识字上学得也是最快的。

杨鹤能理解丁武卫为什么这么刻苦,丁武卫家的条件太过艰苦,他想留在军中拿饷养家,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这就是俗话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叶良辰刻苦训练,努力学习,是因为他想娶丁武卫的姐姐丁招娣,叶良辰说的很朴实,他要保护丁招娣和她的家人以后不受别人欺负。

目标非常得不远大,但是可以看出叶良辰是有上进心的。

实际上杨鹤看中这几个人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有上进心。

有上进心,他们才肯学肯练。杨鹤准备对这几个人着重进行培养,待时机成熟,便把他们提拔起来。

在训练新兵的时候,杨鹤没有忘记留意抚宁县那些士绅富商们的动向。

王员外劝说那些士绅富商们纳粮非常的不顺利,半个多月下来,王员外只说动了两个人,而这两个人只愿意捐点钱,根本不同意纳粮。

得知这个消息,杨鹤给黑云鹤写了封信,让他秘密调派一百名士兵来象山。

这些士兵来到象山以后,杨鹤命他们卸下官军的制式武器,换上普通百姓的衣服,听从孙得福的命令。

然后,抚宁县忽然间不安宁起来,连续两天夜里,均有大户遭到盗匪劫掠。

再然后,杨鹤接到张凤奇来信,让他到县衙议事。

随即杨鹤带着丁武卫和王卫国来到县衙。

进了衙门,只见张凤奇居中而坐,堂下站着十余名士绅。

见杨鹤到来,张凤奇摆摆手道:“杨总兵来了,有什么事你们找他吧。”

一众士绅闻言,当即把杨鹤围了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六章 再捐五百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