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唐魔术师>第三百五十章 缺一位储君啊

就在这时,一向以知书达理、勤奋好学闻名朝野的越王李贞站了起来,说道:“孔师傅,我也认为汉文帝、汉景帝是无德无义之君主。汉文帝逼杀了自己唯一的舅舅薄昭,汉景帝则在平定‘七国之乱’后,杀死了吴王刘濞(bi)等汉室宗亲。自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即使那些人有错,汉文帝、汉景帝也不能如此刻薄寡恩,苛待皇亲国戚啊。”

孔颖达高兴的连声夸赞道:“越王殿下思虑深远,看问题透彻,越王殿下如此见识,足以证明越王殿下天资聪颖,学习勤奋啊。”

而弘文殿偏殿内的大唐皇帝李世民却唉声叹气道:“孔颖达一代大儒,尊崇儒家,而摒弃、随意指责其他各家学说。这么多我陇右李氏皇族子弟向他学习,小小年纪竟然被孔颖达教导的,只知满口仁义礼智信,而不考虑现实,不考虑百姓社稷,他们这些子弟,以后可都是我陇右李氏皇族的栋梁、是我大唐的重臣,如此被孔颖达如此教导,以后岂不会误了大事?”

弘文殿内的其他学子,也纷纷附和孔颖达对越王李贞的评价,表示要向李贞学习,唯有李治面露微笑,不发一言。

待众人都表达过自己的想法之后,李治方才站起身,对孔颖达说道:“孔师傅,他们这些人所说都是错误的,而且是大错特错的。汉文帝、汉景帝实则都是一代明主啊。

汉文帝、汉景帝当政的时候,汉朝刚刚经历过多年的战乱,民生凋敝,百姓内无余粮,外有衣食之忧,此时为政者,自当施行道家无为而治之术,行休养生息之举,我认为他们当时的施政并未不妥,实则十分英明。”

李治的话。让弘文殿偏殿内的大唐皇帝李世民顿时眼睛一亮,不由得连连点头。

李治继续说道:“孔师傅,儒家学问虽好,可是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必须用儒家理念治国的。而应该因事因地因人,根据情况的变化,而有所选择。

正如汉文帝、汉景帝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老百姓的生存问题,吃饭、穿衣问题。而不是和他们讲仁义礼智信这些儒家理念,而当百姓们生存问题都得以解决的时候,能够吃得饱,穿得暖的时候,此时再和他们讲儒家仁义礼智信这些理念,他们才愿意听,那时候,才是儒家昌盛的正当其时啊,而历史上一代雄主汉武帝,就是这样做的。当国富民强之后,汉武帝就采用了一代大儒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理念,推广至全国,用以约束百姓们的言行。

至于汉文帝逼杀自己唯一的舅舅薄昭,汉景帝诛杀起兵反叛的吴王刘濞(bi)等汉室宗亲,则更是功大于过,有利于社稷的。

一个君王,心中装的应该就是江山社稷,为了江山社稷安稳。老百姓生活安宁,其他的都是可以放弃的。汉文帝的舅舅薄昭,仗着自己的身份,肆行无忌。屡屡违背大唐律令,行违法之举,汉景帝时的吴王刘濞等汉室宗亲,更是起兵反叛朝廷,威胁江山社稷,这些人如果还不除掉。那么将朝廷律法置于何地?将江山社稷置于何地?将天下苍生置于何地啊?‘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更是无稽之谈,朝廷律法面前,人人平等,岂能分什么大夫、庶民呢?

更遑论,汉文帝、汉景帝的功绩,他们施行休养生息之策,十余年,整个汉朝国富民强,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战事。文帝继位之时,民生凋敝,老百姓流离失所,经常要为穿衣、吃饭而发愁,而国库却拿不出钱和粮食来救济百姓。正是由于汉文帝、汉景帝一贯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到汉武帝继位时,天下富有,老百姓衣食无忧,粮库内的粮食也都堆满了,钱库内的铜钱也因为存放太久而导致串铜钱用的绳子都腐烂了。正是有了汉文帝、汉景帝多年积攒的这些钱粮,才成为汉武帝征讨匈奴、平定四方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正是汉文帝、汉景帝的苦心竭力,慢慢积攒,才成就了汉武帝在历史上的赫赫威名、赫赫武功。

因此,我认为汉文帝、汉景帝都是有大功于社稷,有大功于天下百姓的,是明君,是好皇帝。”

弘文殿旁边偏殿内的大唐皇帝李世民听的连连点头,他的内心里十分认可李治对于汉文帝、汉景帝的评价,但是他的内心里,却有一些儿疑惑,李治一开始隐忍不发,让其他人畅所欲言,之后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处事方法,却让李世民感到异常的熟悉。

弘文殿内,孔颖达则连连点头后,却摇头生气的对李治说道:“晋王你所说有些道理,但是却有些狂悖啊。言论、理念、见识大胆、新颖,却有悖(bei)于孔圣人的教诲啊。”

不久,大唐皇帝李世民就返回了太极宫,并单独召见了孔颖达。

李世民对孔颖达说道:“以后,对于晋王李治,你不要总拿那套儒家理念来约束他。晋王李治的见识、理念、言论,朕还是十分赞同的,朕会持续关注他的学业的。”

孔颖达痛心疾首道:“陛下不可如此啊。晋王殿下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如果经常有我儒家理念约束,耳濡(u)目染,那么晋王殿下是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位品行兼优的大儒的啊,接受万人崇拜的啊。陛下,禁止臣用儒家理念对晋王殿下进行约束,那位害了晋王殿下,让晋王殿下误入歧途的啊。”

李世民嗤(chi)之以鼻道:“孔学士,我大唐人才济济,还却一位大儒吗?你知道我大唐如今最缺的是什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章 缺一位储君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