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的脊梁>第一百五十六章 论(求月票)

朝中有人好做官,这句话一点儿也不假,杨铭被分配到了上凤朝中的考房,这样的房间不禁前面有屋舍挡住冷风吹不进来,后面聚类臭房也比较远那臭气自然也不会飘荡过来这种待遇除非你运气爆棚,否则一般的考生根本就不可能遇到。

除此之外考棚里还有两个煤炉,就连煤球都比其他考房要多的多,一个用于生火做饭,而另一个便可以用来作为烤火之用,看得出来这布置考场的人还真下了一番心思。

经过点卯,其实也是一种证明身份的手段,不仅需要考生将自己的路引、学证以及户籍等物出示并且主考和副考还会根据其中对于本人描述来分辨真伪以防作弊。

比如,考生李四脸上有黑痣两枚,其一生于左眼角,其二生于唇下,可是如果前来考试的考生长了三颗痣,那么对不起你是假的,即使你是以后长的那也不行,必须先行关押于礼部打牢然后等待相关官吏查实后方可放行,倘若冒充徒三百里对考生本人也将会割取一应功名。

杨铭的核证非常简单,其实也根本就不需要核证,他还没进考场之前便已经被人打好了招呼重点照顾,至于所谓的其他程序基本上都是走个过场可谓是轻松之极。

待所有考生都核证完毕之后已经是已时前后,因为接连两天的秋雨天气显得格外阴冷,杨铭和其他考生都被礼部的小吏聚集在了主考公房前面的空地上,这便是要拜祭孔圣以及主考和副考的考前宣讲。

于府试其实程序都差不多,主考是为座师,副考为房师,讲的大意便是:你们是大明朝的栋梁,如今朝廷广开言路无论贫富贵贱选拔人才,希望你们要好好考,努力考,考出水平,考出高度......皇帝陛下非常看好你们!

其实这些话都是千篇一律。可是由于考试档次的提高在场的考生似乎都非常激动,想想也难怪,十年寒窗苦读,能走到这一步那可是如同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了一条血路。眼看着前面就只有最后一个敌人了,只要再次碾压过去那就是真正的鲤鱼跃龙门了。

十年寒窗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可是谁又知道这四个字背后的心酸?年幼开蒙、少年识字然后便是年如一年日如一日的苦读和研习,孤独、枯燥、乏味还有身后那些为你付出的人的压力,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就是一座座无形的大山将人压得踹不过气来。

这种滋味也只有身为读书人的其他文官能够明白。所以基于此无论是明朝还是其他任何一个朝代,基本上文官都非常团结,从而生出了诸多的朋党!

这次的主考乃是身为礼部尚书的严嵩,说到严嵩就不得不说一下这严嵩的为人,历史上其实对严嵩的评价非常的反面,几乎都是其人贪渎、内举、结党的事情,可是在嘉靖初年这个人还是非常不错的,如果没有一点真材实料也根本就不可能在数年后杨延和因大礼仪事件告老还乡后坐上首辅之位。

不过现如今杨延和还没有下课,严嵩自然还算是循规蹈矩,一系列热情洋溢的讲话让一众考生们热血澎湃恨不得立马就初始为官报效朝廷一般。

讲话很有水平。这是杨铭的感觉,至少眼前这位五十上下身体均存并且很有儒雅风范的人并不像一个奸臣的模样,但是这人哪里说的清楚呢?

训诫过后考生们便在严嵩的带邻下焚香祭拜孔圣!这是一套非常繁琐的礼节,好在有礼部的官员指导大家虽然生涩但是也很快的进入尾声,随着仪式的完毕这才又在小吏的引导下各自回到了各自的考房。

杨铭走进考房,里面除了煤炉、马桶等一应设施之外还有床铺,并且还有一张书案用于考生答题,油灯、菜籽油.....

在书案上已经摆放好了试题!

杨铭看了一眼,刚才分配考房的时候并没有,想必便是礼部的人在刚才大家听训诫之时所发。

翻开第一卷!

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失论!

如果说县试如同初中考试。府试如同高中考试,那么乡试便是大学考试,而院试便是研究生考了!这其中从按部就班到学有所用,再到学以至用再到后面的各抒己见。

显然。院试其实就是各抒己见的时候。

在这场考试中往往就是考验考生对于事物自己的看法。

周唐是为李唐,周着武也,外之则国外,内在之宇内,这其实就是说唐朝的时候国家对于政治的一种表现,唐时对国外采用的是外重内轻的态度。而秦、魏梁朝却是反之内重外轻,让考生根据这两种政治态度发表一下他们的看法。

这样的题目范围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最关键的是必须符合圣意或者说出题人的心意、主考官的心意,只要思路对路那么你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如果思路不对路即使你文章锦绣天成那么也未必能入榜。

杨铭没有顾虑,无论是他的恩师李道远,还是杨延和其实已经说的非常明白了,他的文章无论好坏也必然上榜,国朝取士目的是什么?就是寻才!

而杨铭的理财之学便是如今朝廷正迫切需要的才能,所以无论此次他文章如何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参加了,走了一个过场那么对朝廷其他考生乃至于对天下百姓也就算有了一个交代。

没有顾忌,所以杨铭便随思所想,随想所书!

研墨!

提笔!

奋笔疾书!

天下之患无常处也、惟善谋国者、规天下大势之所趋、揆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六章 论(求月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