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书童>第三百四十四章:整人功夫

严嵩收到了赵文华的信,便明白了他的意思,而且他非常同意赵文华的行为。张经身为重臣,却不能为自己所用,而且他平素也与自己不和,这种人最好死掉。

于是在朱厚熜召见严嵩,询问关于张经按兵不动的事情时,严嵩便将赵文华的说法“稍加润色”,向朱厚熜报告了出来,“张经素有才能,平倭必是不在话下,但他既是如此,那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匪徒有不少浙江人,而张经也是浙江人,所以他们可能存在私下结交勾通之事,另一种可能就是张经拥兵自重,养匪自持。”

好了,话说到这个份上,张经也是不用活了,只不过他还不知道这件事,正眼巴巴地等着狼土兵集结呢。

当然,彭岳也不知道这件事,因为他正一边行军,一边旅游呢。倒也不是他不着急,而是因为他比较相信张经的才能,所以他不愿放过每个享受生命与时光的好机会…

要说彭岳选择相信张经的才能,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信任也是正确的,因为当张经集结了狼土兵后,便打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歼敌约两千人。

于是张经笑呵呵地向朝廷递了个奏表,准备领赏,结果事情却非像他预料得那般发展。

因为当朱厚熜拿到那封奏表后,一旁的严嵩说了一句“画龙点睛”的话,“张经果真如此,闻文华弹劾他,方力战!”

要说朱厚熜之前还对严嵩的话存在一丝疑虑,那现在便是深信不疑了,于是他马上下令,将张经一干人等逮捕入京,听候发落发落!

可怜张经一代名臣,立了大功,却落得那么一个下场。而严嵩和赵文华,要说二人毫无能力,似乎也不妥,你看他们在整人方面,实在是有超人之才啊!

当然,只整死一个张经是不可以的,他们还要顺便实行一下权力交接,于是李天宠、汤克宽等和张经交好的人,全部被牵连在内。

后来朝廷又派了周珫、杨宜等人,但在赵文华的搅合下,仍然不得胜绩,于是在朝廷的追责下,周珫、杨宜等人皆被罢免,应天巡抚曹邦辅也被牵连着贬了职。

当然,朱厚熜也不傻,东南相继败报,朱厚熜也不可能由着赵文华骗,于是归来归去,朱厚熜便怀疑到了赵文华身上。

严嵩当然要为赵文华这个好干儿辩解了,可是朱厚熜也没那么好骗,于是他们就只能用老办法,再拉一个替罪羊了。

瞄来瞄去,赵文华将目光定到了吏部尚书李默身上,当然,严嵩本来就与李默不和,自然也乐得如此。

赵文华是如何陷害李默的呢?原来他向朱厚熜进奏,说什么李默与张经是同乡,二人又素来交好,因此对张经之事不忿,故意派了些能力不济之人,所以才使得东南战事屡屡受挫。

朱厚熜自然也不会因为赵文华这三言两语,而轻信了他,但是赵文华摸得清朱厚熜的心思,知道他忌讳什么,结果恰逢李默主持策试,定了个“汉武征四夷,海内虚耗,唐宪复淮蔡,晚节不终”之类的测题,于是赵文华逮着这点,说是他以此诽谤朝廷。说起来也巧,谁能想到李默偏偏在这时候,定那么个课题,也就由不得朱厚熜不信了。

于是朱厚熜当即降旨,将李默夺职,下狱拷讯,坐罪论死,又屈死了一个忠臣。

这下子赵文华和严嵩,可算是又干净利落地完成了一次大清洗,不过权力虽然从对手那里夺了过来,但也得交出去啊,因为东南战局还是得有人管。而这个人绝对不能是彭岳,而要是自己人。

当然,赵文华也早已选好了这个人,这个人是个不入流的角色,名字叫做胡宗宪,之前不入流,可自打入了赵文华的“法眼”,他便入流了。

要说赵文华为什么选中了胡宗宪?自然不是因为看出了他的能力,因为赵文华倒不具备什么识人能力,正所谓臭味相投也,他觉得不错的人,估计人品也好不到哪去。

不过胡宗宪倒也不是因为人品太坏而被赵文华赏识的,而是因为他做了一个“雪中送炭”的举动:在所有人都不爱搭理胡宗宪的时候,只有胡宗宪笑呵呵地陪着赵文华说话,看着他唾沫横飞地指东指西,听着他肆无忌惮地吹牛逼,甚至巴结他,奉承他,因为他在这里面看到了自己升官的契机。

面对胡宗宪的这种种做法,赵文华自然是感动异常,虽然胡宗宪此时只是一个浙江巡按的七品小官,但是在赵文华眼中,他比张经那些人都要强,因为他有礼貌啊!

于是在赵文华、严嵩的帮助下,七品小官胡宗宪,就像坐飞机一样,在短短时间内,被提拔成了浙江巡抚,右佥都御史,随后又直接被提拔成兵部侍郎,协助彭岳督东南军务。

当然,胡宗宪也不算个坏人,因为他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一直想着能够报效国家,救助百姓,甚至曾立誓:不平倭寇,不定东南,誓不回京!

同时他也瞧不起赵文华,甚至看不起严嵩,因为在胡宗宪眼中,他们就是一帮垃圾,国家现在乌烟瘴气,就是因为这帮小人。

但胡宗宪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清楚现在的状况:国家大权现在就掌握在这帮小人手里,你能怎么办?要想实现抱负,就只能委曲求全,因此他选择了对赵文华曲意逢迎,最终换来了这个能够实现抱负的机会。

在他眼中,张经他们虽然有能力,但做得并不是太好,因此他相信自己有能力,能够做得比他们更好,一举荡平倭乱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四章:整人功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