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抗战之最强战兵>第八十二章 博弈(1)

卓飞这边丝毫不理会正在重庆进行的秘密和谈,指挥独立军快速南下并成功拿下泰国,兵锋所指之处,已无日军存身之地。独立军的强势也令的本就焦头烂额的华北局势再次出现变化,现在的华北平原已经成为一个绞肉场,不管日军调集多少部队赶来这里,都会被神出鬼没的新军部队死死缠住不放,直到把他们彻底留在这片血火之地。

华北战场已经彻底成为泥潭,日军调集再多的军队也是枉然,困守石家庄的冈村宁次实际上早已经不抱希望,他清醒的知道敌军这是把石家庄当成了钓鱼的饵料。在冈村宁次的强烈请求之下,日军不再向石家庄一线调派援兵,加之内阁已经打算跟中国政府和谈停火,于是乎,极其诡异的一幕出现在原本如火如荼的华北战场上------日军居然不再理会被重重包围的石家庄和被困的日军部队。

华北战局变化的如此诡异,令各国的情报人员纷纷把目光从南亚转向这里,他们很想弄清楚日军这究竟是怎么了,为什么会突然摆出一副罢兵拒战的势头来。远在重庆的日本内阁特使也不断的催促国民政府做出回答,早一天签订停火协议,对日本的战略布置至关重要,而且日本人还想着能把困守石家庄的冈村宁次给解救出来。

中国境内的战事因为日军的主动退让诡异般的陷入寂静,而中国之外的地方却还是打的火热,独立军拿下泰国之后并没有停止脚步,而是一边集结重兵继续南下进攻马来,一边抽出部分病力进击柬埔寨。而远在欧洲的英伦三岛却早已经被德军的大规模空袭折腾的只能苟延残喘,德军潜艇部队的无差别攻击,使得英国本土能从外部获得补给的机会越来越少,现在的英伦三岛已经几乎成为孤岛。

法国已经投降,英国人现在自顾不暇,美洲大陆也因为日军的登陆和与墨西哥的联手燃起烽火,大批还没有训练完毕的新兵被调上防线,靠着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美国人堪堪顶住了日军的疯狂进攻。“猪都比他们打得好,白瞎了那些坦克和火炮。”对于美军在本土的表现,新军的军官们纷纷表示出对美军的不看好,言称美国人如果不是靠着海量的重装备硬撑着,怕是早就被日军给打垮了。

对于新军军官们的共识,重庆政府高层们暗地里不知道已经笑了多少次,虽说还没能把日军彻底赶出中国,可是目前的抗战形势却对中国非常的有利。实际上,如果拿国内抗战的战例相比,美国人在本土的抵抗的确是显得太过逊色。国内战场数月就会爆发一次数万人甚至几十万人规模的会战,而美国本土到目前为止,进行的还都是数千人的小规模战斗。

“把美国打成漏了底的破船才好”如此的局面下,新军军官们无不暗自得意,虽说国民政府明面上跟美国关系不错,但在民国的近代史上,美国同样是列强之一,没少占中国的便宜。不过联合政府高层们私下里也有些感慨,一战之后崛起的美国一直就觉着自己威风的不行。要求这个、抢夺那个,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没想到现在沦落到被日本人打癞皮狗一样的打,凄凄惨惨不说,还有好几千人向日军投降,美国人的不可一世敢情都是装出来的。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上帝啊,这绝对是噩梦来临的征兆。”就在卓飞跟随后勤部队进入已经被完全控制的柬埔寨之时,远在美国本土才刚刚参观完一座坦克工厂的罗斯福气急败坏的叫骂起来,那封才从重庆发来美国本土的电报给暴怒的罗斯福撕了个稀碎。电报是美国驻中国大使发来的,发送电报的大使早已经忘记了两地的时差,他只是期盼这封重要的电报能在第一时间送到总统罗斯福的手中。

匆匆赶回华盛顿的罗斯福马上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刚开始,满脸冷意的罗斯福就把那封重新粘连起来的电报给众人传阅,看过电报的高官们纷纷低头不语,实际上,他们同样被电报里的内容给惊呆了,一时间根本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各位,中国人要和该死的日本猴子和谈了,一旦中国人跟日本人和谈签署停火协议,那些该死的日本猴子就能抽调出更多军队来美洲大陆作战,如果是这样,对于我们美国来说,就是噩梦的开始。”

罗斯福的语调显得很是沉重,在场的高官们却没有人出言打断罗斯福的话,“我已经不知道对此该说些什么了,中国和日本是世仇,原本这两个国家不该出现该死的停火,可是现在却不一样了,日本人居然主动提出停火。各位,我们绝对不能无动于衷的看着中国人和日本签署停火协议,一定要破坏他们的会谈,我们需要中国人牵制住日军,美国绝不允许中国人和日本之间达成停火协议。”

罗斯福最后伸手拍打桌面的动作引发了众人的讨论,日军自从登陆以来便表现的很是强横,实际上,被派去前线的美军部队一直都在苦苦支撑日军的进攻。如果日军还要加派更多的部队来美国作战,在场的政府高官们不知道又该如何应对,何况在日军的侧翼,还有十几万虎视眈眈的墨西哥军队

发生在中国的战争,对他们每一个人都不会显得陌生,实际上如果不是有来自美国的支持和物资供应,日本人绝对没有侵略整个中国的实力,只是现在有些搞笑,美国人终于喝到了自己酿造出来的苦酒。因为发生在中国的战争,大量的日军被牵制在中国境内,可如果日军跟中国人停战,那


状态提示:第八十二章 博弈(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