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诸葛书童>第三十章 四郡征兵令

................................

第三十章四郡征兵令

原来蛮王的另一个条件便是他女儿在我屋里住了一夜无论如何名声都毁了,虽然当不成我的正室,但哪怕侧室也要我娶她,否则便是蛮族战到最后一个人也要抓到我讨回这个说法。

我没想到我当初对沙娜的那个恶作剧居然最终还是害了我,虽然能娶她我也不亏什么,毕竟她长得好看,也带着一种大家闺秀所没有的别样感觉。可我毕竟才新婚不久,便这么快的要再娶一个,也不知道晴儿是否能受得了。

我不顾谢贤又一番的劝说攻势让他下去,可他就是不下去,反复和我说着什么以百姓为重的压人话,最后我实在受不了让人把他拖了下去,告诉他让我考虑一晚明天再给他答复。

回到自己的住房见到晴儿我便难免有些愧疚,几次想对她说可就是说出口。晴儿看出我满腹心事便不停的追问我,待到我最后将事情和她说了,她却只是愣了片刻,便立刻换上笑颜对我说:“夫君能让我做你的正室我便已经感激不尽了,你既然已做了一郡太守,便不止是我一人的了,为了主公,也为了全郡的百姓,你就答应了吧!你放心,今后我会和她好好相处的!”

我深深的为晴儿的话所感动,我觉得上天能赐给我这么一个温柔又识大体的妻子真是我几辈子修来的福分。想到这儿,我深情的对晴儿说:“晴儿,不管未来如何,你永远都是我最喜欢的女人!”

我的深情让晴儿羞红了脸,我也趁势将她抱上了床,好好的缠绵了许久。

第二天命人将沙摩柯和其他被俘虏的蛮人都放出了城,让沙摩柯回去告诉他父王我也答应了娶沙娜的事,只是我刚刚新婚,这么快就再娶不太好,要蛮王再等上三个月,待到三个月满后便亲自前去迎娶。

这也是我现在唯一能为晴儿去做的了,也希望这样能让我的内心减少一点愧疚。沙摩柯听了我的话也算很高兴,而且很显然他的父亲也最终接受了我的这个条件,因为很快便传来了蛮兵全部退尽的消息。辞别谢贤后,我重返了郡城。巩志的脸上居然没有一点不满和不自然的神情,反而是大排宴宴,为我和郑梁等人庆功。

宴会上巩志可以说是一直都在为我歌功颂德,听得我鸡皮疙瘩直往下掉,不过这次我成功的度过了危机,除了还是要娶蛮王的女儿外还算是一切顺利,所以也便开心的多喝了几杯,醉酒之下说了些什么话第二天醒了也便大多记不清了。

就这样又过了半月有余,南郡传来刘备已回的消息,料想是周瑜这次是赔了夫人要折兵了。果然不久探马回报周瑜现在已经在陆口进行了全军总动员,所部马步水军不下五万人。

五万人的兵力和之前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相比虽然少了很多,可这五万人正是赤壁破曹的吴军精锐,况且一旦孙刘两军交战,在这荆州的地面上最先要决的便是水军,这对于水军多是荆州军旧部的我军来说可以说是个大大的劣势,要想战胜吴军估计刘备也要动员起全部的家底来了。

果不出我所料,就在探马回报的第二天,从南郡来的信使便带来了刘备从各郡调兵的军令。其实刘备也应该知道现在荆南四郡的守兵都只是仅够自保的,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要调兵可以说是充分的显示出了他对周瑜的畏惧。演义中把周瑜与诸葛亮的对决写的那么毫无悬念,那多是有衬托诸葛亮智慧的意图。

可我现在所经历的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刘备要从武陵郡中抽调五千精兵去南郡听调,也就是说荆南四郡要有两万精兵汇聚到南郡附近,相应的,各城守军也都会下降到五千人左右,要是周瑜假意去夺南郡实际来取荆南,别的郡城尚且不说,与柴桑接壤的长沙郡可以说是最危险的。

当然演义中周瑜试图用伐蜀的幌子来攻取南郡的行为在正史上也是有记载的,所以尽管我对荆南四郡的防务下降颇为担忧,可还是在与巩志商议后除了我的六百亲兵外又带出了四千五百人去南郡听调。

因为是出征,我便没想带晴儿,但晴儿一听说我要去南郡,许久不见夫人的她便求我将她带去。我本来因为沙娜的事就对她心中有愧,所以这次我不假思索的便答应了她。

我出兵之时节气已至初秋,天气虽然没有盛夏那么燥热,日头足的时候在马上穿着铠甲却也是汗流浃背。因为有五千军行,我这次的排场可远远超过了之前那百余人去救桃源和五六百人试图诱敌的那两次。

因为四郡之中,武陵郡距南郡最近,所以我到的也算是最早的。我没想到刘备居然会亲自出城迎接我,惊得我连忙滚下马来上前施礼。

刘备笑呵呵的的搀住了我,还用他的右手使劲的拍了两下我的右肩对我说:“之前我还很是担忧你这么小便当上一郡太守会不会搞得一塌糊涂,没想到你不光能任用贤才,军事上还有才能,不仅两次杀退蛮兵,还擅用联合之道,娶了蛮王的女儿做妻子,我听说那沙娜可是个美女,今后不仅武陵郡无忧,你自己也算是艳福不浅啊!”

我被逼无奈答应了蛮王娶他女儿的要求本就无可奈何,现在见到刘备居然还被他说成是我的才能,实在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当然我也不能否认能得到沙娜也真的算是我的一个艳福,只是心中还觉得对不起晴儿,才有这般苦涩。

此时见刘备如此说,便也


状态提示:第三十章 四郡征兵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