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请翻页)
即位伊始就起兵大举南下,掠夺大量人口、财富,前锋直指雍州,汉朝的报警烽火烧到甘泉宫所在之骊山,为在行宫的汉武帝留下了一生的心理阴影。埋下了少年天子追求超自然力量的种子。
年轻的皇帝觉醒成为"天命的继承者",大刀阔斧的内削诸侯,外御强敌,终于百战功成,然而还有一个遗憾,他要当神仙。
从战国后期开始,巫师曾经迎来过短暂复苏的黄金皇朝,在日益高涨的神仙宗旨尤其是上位者好仙风尚的刺激下,这些原本流落并活跃于下层民间的巫、医之流便纷纷而起,自觉地以神仙说为宗旨,并重新有意地综合巫、医之长,同时又进一步吸取了丹道、阴阳家的理论养料,终于形成了一个以长生之术为旗帜的具有较高法理素养与技术专长的有学有术的特殊阶层神仙——方仙道。
大多数巫师们在民间大搞迷信,弄点小钱补贴家用,但在治政上却没有什么前途。但一批有理想的巫师念念不忘远古皇朝的荣光,力图再为帝王师,重铸帝龙魂。这一次,他们的目标很明确,要跳过所有的中间人,直指最高上位者。巫师们先夸说自己如何机缘巧合,得到了不死药,如何健康长寿。在王朝上掀起追求长生不老的风潮后,再去游说帝王。比起前辈来,这些巫师在知识结构上有很大的进步,一方面在理论上更加过硬,什么阴阳五行八卦吐纳法之类的之道一齐上阵;另一方面不再局限于小地方活动,他们四处云游,一会出海,一会上山,既开阔了眼界,又广交了朋友。于是在战国中后期,方仙道逐渐形成。
一时间,整个东海岸都有方士们出没,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纷纷派遣方士们出海寻找住着仙人的海岛。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最热衷的就是寻找神仙和不死药。在秦始皇的感召下,神仙学成为全国最热门的专业。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山东、河北一带沿海的农人,一放下锄头就自发地研究神仙、术法。成千上万的人涌向咸阳献宝,在阿房宫出入的方士,有名有姓的就有十多个,其中就包括率领几千童男童女出海的徐福。秦始皇当然也没闲着,他三番五次地出巡,访求不死药。秦国灭亡后,汉武帝再接再厉,高举起求仙的大旗。汉武帝时的国力更加强盛,方士人数更多,法理水平也更高,向汉武帝上书兜售成仙秘方的就有上万人。而齐鲁方士和《古文尚书》一脉结合,成为了儒门的前驱。
汉武帝虽然杀了不少尸位素餐方士,求仙的热情依然不减,一直到死都没有放弃。巫师方士,在西汉风光无限,可从本质上说,不过是皇帝的小厮,除了请神仙、找不死药这些技术活儿,他们什么用场也派不上。东汉后期,神仙术法被丹道吸收,不少方士就转行做了道士。巫师的黄金皇朝到底远去了。但这其中,也有昙花一现的盛世。那就是汉武帝与西王母的金风玉露一相逢。西王母是中国西方昆仑山居住的女仙,每年农历七月十八日为瑶池的西王母圣诞。传说王母的蟠桃园有三千六百株桃树。前面一千二百株,花果微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得道。中间一千二百株,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细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王母娘娘蟠桃会,孙悟空偷吃仙桃的故事久为民间传唱,为人们品桃倍添韵味。甚至时至今日,在民间,人们用桃来祈福,把寿团称为寿桃。寿宴中总少不了它。在传统的年画中,寿桃更是表现内容,如桃合灵芝称仙寿、合蝙蝠称为福寿,多见于《蟠桃献寿图》,寄寓延年益寿。桃子,总与仙、寿连在一起,缘于西王母还不是王母娘娘的时代。传说凡间享用过“仙果”蟠桃的,一位是周穆王,再有一位就是汉武帝。传说周穆王路过昆仑山,曾经受到过西王母的款待,并在瑶池上饮酒赋诗,盘桓多日。后来,周穆王再次途经昆仑山,四处寻找瑶池蟠桃园,却怎么也找不见,只好恋恋不舍离去。
据《汉武帝内传》记载。元封六年四月,西王母曾与汉武帝月下相会,送给汉武帝四个蟠桃,汉武帝吃后只觉通体舒泰,齿根生香,便想在皇宫花园栽种。西王母告知:“中夏地薄,蟠桃种之不生。”此后,汉武帝贪恋蟠桃长生之术,曾三次派张骞长途跋涉,明去西域,暗中西上寻找昆仑,偷来蟠桃不得。反倒是侍从东方朔是岁星转生,通过美男计得到了蟠桃异种却尸解脱身。眼看着一天天年华老去,汉武帝恶向胆边生,开始寻找周穆王的后人,寻求蟠桃和不死药,派出了专门的绣衣御史。
“难道……”
“没错,秦灭六国,大周皇族星落云散,周穆王的直系血脉为了逃避追杀,改名换姓为穆,却被绣衣御史发现,只不过他们也没有蟠桃和不死药,却在族中留下了仙缘的传说,汉武帝只得双管齐下,一方面继续求道,一方面让绣衣御史暗中监视他们。这一批人,就改姓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