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愣了一下才想明白,那是无数条蛇!蛇道!我一时之间只能想到这个。
说实在的,自从走过暗道,我对蛇虫鼠蚁简直有点神经质的恐惧了。
尤其是刚从暗道出来的那几天,一只蚊子都能让我打个冷战。
后来这种恐惧渐渐的淡化了,但一看见这一片片的蛇,我忍不住的头晕恶心,简直有种冲动想立刻跳下树逃跑。
当然我没这么做。
这些蛇从树下游过,至少现在好像还没有意思要爬到树上来,他要是真的自己跳下去,恐怕反而是自投蛇口。
石苓人发觉了我的紧张感,伸手搂住他,凑到他耳边低声说:"别怕,我记起来了,这可能是禹王碑出来了。
这些蛇都是逃命的,不会咬人。”我胆战心惊地正想问他禹王碑是怎么回事,远处忽然有亮光闪动。
这次不是闪电的电光,却是火焰的光亮。
我眺望火光来处,远远的只见一大团火光闪动,要不是头上还下着雨,他差点以为是山火。
火光略微靠近了一点,才看见那是一大截石碑,足有两三人高,上下围绕着火焰,火光中隐约能看见石碑顶上雕刻着缠绕的云头状花纹,中间似乎还有盘龙。一时间,关于禹王碑的传说快速在我心中闪过,禹王碑,因最先发现于衡山岣嵝峰,又称岣嵝碑,位于岳麓山顶禹碑峰东,与黄帝陵、炎帝陵被文物保护界誉为中华族裔的三大瑰宝。禹王碑镌石崖壁,宽140厘米,高184厘米,碑文9行,每行9字,凡77字,末有寸楷书“右帝禹制”。字体苍古难辨,在南岳岣嵝峰山顶的石壁上,镌立着一块高1。84米、宽1。40米的大石碑。碑上镌刻禹王碑禹王碑着77个宇。字体奇古,有如龙蛇行走,恰似蝌蚪拳身。传说这是为纪念大禹在南岳岣嵝峰治水的禹王碑。相传,大禹来南方治水,以南岳岣嵝峰为营地,带领长沙先民,斩恶龙、斗洪水,终于将洪水治好。长沙先民欢欣鼓舞,感激万分,纷纷要求在南岳岣嵝峰顶上,立碑为大禹治水记功。大禹十分谦虚,不肯答应,但南岳先民执意要立,否则就不放他回北方。大禹只得答应,却提出了条件:碑文要刻得奇古,如天文一般,百姓不能相识。于是,南岳先民派来最好的石匠,将大禹提供的77个字样,全部镌刻在南岳岣嵝峰山顶的石壁上。过了几百年之后,有天早晨,一位云游四海的老道士路经南岳岣嵝峰头,他在石壁下好奇地停下脚步,面对着碑文,一个字一个字地考证辨认起来。从早晨一直到傍晚,认出了76个字。老道士兴奋不已,正要考证辨认最后一个字,忽然他感到脚下冰凉,好像被水浸了一般。他低头一看,只见自己正站在水中;他再回身一望,洪水就要齐天了。他吓得面无人色,一下把所有考证辨认的碑文全忘记了。此时,就见那洪水也随着他的忘记,一下子全退了。老道士望着退去的洪水,想着那刚才的景象,心凉胆颤。他想,这一定是天书,百姓不得相认。于是,下山通告全城:禹王碑文是天书,百姓不得相认,否则洪水淹天!传说是美好而又离奇的,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它并没有动摇文人学士考释碑文的信心,多少人为其花费了毕生的心血。
相传大禹父亲鲧被尧选中治水,采用造堤绳坝的办法治水,长达九年,不但没有把水患治住,水患反而变大。舜继位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察看,他发现鲧治水不力就把鲧杀于羽山,今山东郑城东北。舜又根据四方部落推举,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继承父业,开始头七年治水也没有取得成效。但他顽强不屈,一方面与老百姓一起凿山挑土,一方面找治水良法。一天,他治水来到衡山,舜说黄帝把一部以金简为页、青玉为字的治水宝书藏在衡山上,但具体在什么地方却无人知道。大禹治水心切,就杀了一匹白马,祷告天地,接着他便睡在山峰上几天不起。直到第七天晚上,他梦见一位长胡子仙人,自称苍水使者,授与他金简玉书藏地密图。醒来后他按照密图寻找,果然找到了这部书。他抱着宝书日夜细心研读,求得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大禹按照书上指点,率领众百姓凿山开石,疏通壅塞,把危害百姓的洪水引进江河,归顺大海。大功告成后,大禹把金简玉书送回原来的地方,仍用盘石压盖起来,并在岣嵝峰上刻了一块碑。后来,人们就把大禹杀白马以祭祀的山峰叫做“白马峰”,把掘出宝书的山峰叫做“金简峰”,把那块石碑叫做“禹王碑”。
东汉赵哗《吴越春秋》就记载了这一传说:“禹登衡山,梦苍水使者,投金简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处。”禹碑附近有禹迹蹊、拖船埠等。禹迹蹊在岳麓山顶,禹碑左方山口,相传禹王开山疏河,道经这里,故名禹迹蹊。上面山坳叫拖船坳,也叫拖船埠。此坳杂草丛生,都顺山坡方向偃披,形如拖船压倒之状,冬枯春荣,年年如是,谓大禹拖船过岳麓山所留痕迹。有关禹碑的记载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早在唐代,韩愈、刘禹锡就有诗咏禹碑。韩诗云:岣嵝山前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朴奇。蝌蚪拳身薤叶披,鸾飘凤泊拿蛟螭。事严迹秘鬼莫窥,道人独上偶见之。我来咨嗟涕涟湎,千搜万索何处有?刘禹锡诗云:常闻祝融峰,上有神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