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说到赵构住进相州知州府,在清晨炒了盆油茶面,并与一位大嗓门的厨娘不打不成交。
只听那厨娘道,“大元帅,等着奴家给你做好吃的。”
赵构听到这位看起来英武健壮的大妹子自称奴家,当即哈哈大笑,但在宋代,好像姑娘们本来就自称奴家的,于是,他忍了半天,平静下来问,“大妹子,你叫什么名字?”
那厨娘纳了个福,自我介绍道,“奴家胡蝶。”
赵构又笑了几声,心说,听名字还以为是个瘦弱单薄的小美人呢,但其实更应该改叫胡秀梅。但,厨娘本来就该这种体型!想到这,他眉开眼笑道,“好,就你做饭。”
赵构连喝两碗油茶面填饱了自己的肚子,本来想去补一觉,谁知康履颠颠的过来,禀报道,“大王,汪帅求见。”
赵构心说汪伯彦一个奸臣,做事都这么努力,他实在不能被他比下去。于是,他无奈的用拳头遮住嘴打了个哈欠,然后点了点头,道,“那就让汪帅在大厅等候吧。”说完,他特意叮嘱邱实和蓝珪给张二郎张三郎和石二郎送几碗油茶面,然后跟着康履快步向大厅走去。
此时,汪伯彦正手持卷轴,虚坐在知州府大厅椅子上假寐,他听见赵构进来,连忙站起身,跪地行礼道,“属下汪伯彦参见大王。”
赵构虚扶汪伯彦起身,眼睛不经意瞄了卷轴一眼。
汪伯彦的确是人精,他当即摊开卷轴,道,“大王,这是属下刚刚起草的征召义勇告示。”
赵构心说汪伯彦办事效率太高了,他接过卷轴草草看了几眼,告示详细阐述了几条招收标准,每条都完全
符合赵构的想法。赵构确实对汪伯彦有偏见,但此时,他好像也不得不承认汪伯彦是个干将。于是,赵构道,“汪帅你做的好。同时,汪帅,你不觉得咱们还应该说
清义勇军的军规吗?”
汪伯彦拱手道,“请大王吩咐。”
赵构说,“我大宋虽有军规,但规矩冗长,新招上来的义勇一时半刻也不会明白。不如,咱们来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吧,再编个歌让兄弟们唱起来。”
汪伯彦听这话当即投过一抹惊讶的目光,意思是,大王不该这么有经验啊?
赵构从穿越过来后,已经习惯这种眼神了,他再怎么说,也比宋人多了900多年历史经验,更何况,他从小看着红军的故事长大,知道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应该什么样。于是,他回忆自己军训时唱过的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首先道,“三大纪律第一条:一切行动听指挥。”
汪伯彦周身一凛,连忙摊开宣纸,提笔记录。
赵构补充说,“第一条最为重要,令行必须要禁止,一支军队,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哪个军官违背了这一条,立降sān_jí;哪个士兵违背了这一条,打五十军棍,然后赶出军营。”
汪伯彦提笔便写,赵构在边上看着,宋代文臣都是进士出身,文才好,字写的也好,尤其是宋徽宗朝,皇帝喜爱书画,每个有心往上爬的大臣,都不约而同的练了一笔好字。别看汪伯彦只是个六品官,但他的书法也相当好,连赵构这个对书法一窍不通的人,都觉得这笔毛笔字真漂亮。
赵构等汪伯彦写完,又道,“第二条: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第三条,一切缴获要充公。”
第一条纪律,汪伯彦写的十分利落,但第二条、第三条,汪伯彦听了,都微微皱了皱眉头,记录时也稍微迟疑了一下。赵构看在眼里,问,“汪帅,怎么了?”又怕汪伯彦忌惮他的面子,不肯说实话,又虚伪的说,“你是我的亲信,有话直说便好。”
汪伯彦听赵构说他是他的亲信,还是很欣慰的,于是拱了拱手道,“大王,您的第一条,一切行动听指
挥,那自然是天经地义。但,这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充公,恐怕执行起来有些难。而且……”汪伯彦说到这,声音一沉,“大王,不准拿百姓的东西,缴
获又不能归自己,恐怕就没几个人愿意当兵,也没几个将领愿意打仗了。”
赵构听汪伯彦这么说,一愣,但转念便冷笑几声,道,“汪帅啊,咱们招收的是军人,不是土匪。如果不
抢百姓的东西,不贪污缴获上的东西就不愿意当兵,也不愿意带兵打仗,那这些人,不来也罢。”说完,赵构又循循善诱道,“汪帅,或许咱们要求严格,一开始会
兵少将寡。但,每一名义勇将士,都是优秀的军人。这样精英聚集,我们的队伍必将充满朝气。百姓拥护,天下向往。将来,整个大宋的气质都会为之改变。更何
况,”赵构顿了顿,道,“我们招那么多人干嘛,即没有那么多军粮给他们吃,又容易把金人召来。”
汪伯彦听赵构讲着自己的见解,一开始只是一边听,一边点头,但一听到赵构又说,军队数量多粮食不够,又容易招引金兵,他一愣,等赵构说完,汪伯彦当即拱手,朗声道,“大王圣明!”
赵构见汪伯彦这样子,明白他已经被自己说服了,当然,最有利的论据还是金人的强势,而不是他的道理。对此,赵构便觉得宋代士大夫见识到底还是有局限性,还传什么水至清则无鱼之类的浑话为自己洗白。严格要求军队,会提高战斗力,这可以说是历史验证过的真理。不要说远的有不到三年一统天下的解放
军,连不久之后的岳家军,同样是不拿百姓一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