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世界演义>第四章 商汤建国

夏帝国为东方的商国君主汤所推翻,末代夏王桀战败后被放逐到南巢,成为商朝的附庸,在三年后死在那里。此时人们发现,桀的儿子淳维和桀的妃子们有染。汤认为这是极不道德的事情,所以剥夺了淳维的财产继承权,并打算进一步惩罚他。

淳维,又名熏育,为夏桀妾之子,妺喜为其后母。

熏育得知消息后,为避商汤攻伐,带着与他相好的几个妃子以及夏后氏残部逃往遥远的北方荒漠之地,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部落,与山戎、猃狁、荤粥聚合,辗转放牧,世代繁衍,很快发展成一个野蛮的民族--鬼方。

熏育即为鬼方先祖。他和亡父寡妻结婚的行为,从此成为这个民族的传统习俗。他们的宗教信仰与夏朝类似,比如祭祀日月,杀牲、望星象占卜等,但不建房屋,不守礼仪,披发左衽,以游牧为生,常常南下劫掠农耕文明民族的生命财产。

此后,夏后氏后裔的鬼方部族逐渐替代炎帝后裔的荤粥成为北方草原的新一代霸主,荤粥之名不再出现在历史记载当中。

汤先征伐豕韦、顾两国,然后灭昆吾和夏桀。至此陆终的后代仅有彭姓的诸稽、大彭国和己姓的有苏国存在。

汤和伊尹在夏王都告祭天地以后就率军回到了亳(河南商丘)。这时期商的声威已达于四方,各地的诸侯、方伯以及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的酋长们部纷纷携带方物、贡品到毫来朗贺,表示臣服于汤。数月之间,就有“三千诸侯”大会于亳(《逸周书·殷祝》)。实际诸侯朝者千八百国(1800)。

汤经过征伐战争,最后灭了夏王朝,统一了自夏朝末年以来纷乱的中原,控制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势力所及,远远超过了夏王朝。汤灭夏后奠定了商王朝疆域的基础。由于商汤以武力灭夏,打破国王永定的说法,从此中国历代王朝皆如此更迭,因而史称“商汤革命”。

四百多年前夏禹建国时在涂山大会诸侯时,“执玉帛者万国”。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这些上万的“诸侯”由于兼并、融合,到汤建国时,只有1800个诸侯。但是这时商汤统治的地域远比夏禹时大。

汤对前来朝贺的诸侯皆以礼相待,汤自己也只居于诸侯之位,表示谦逊。三让。遂即天子之位。“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史记·殷本纪》)。也就是在“三千诸侯”(实为1800诸侯)的拥护下,汤作了天子,告祭于天,宣告了商王朝的建立。

bc1737年,汤登上天子之位,取代了夏朝,领有天下,此时汤已任商侯17年。汤按照历朝的惯例封了夏的后代一个诸侯之位(斟寻国,周围重兵看守)。商朝建立,为了防止夏的势力死灰复燃,汤选择了以西亳(河南偃师)为都。现在的偃师商城遗址即为商汤建立的新都西毫旧址。

遥尊高辛氏之四妃曰简狄为先祖。帝喾为远祖。契为封国之始,长为尧司徒,成功於民,受封於商。後十三世。生主癸。主癸之妃曰扶都,以乙日生汤。

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作《汤诰》,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就要“大罚殛汝”。对那些亡国的夏民,则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

商汤建立了区别于后世的一元体系宗教观,是原始的多神教的发展,以祖先崇拜为核心。

即先王(祖先)和“帝”(现任君王)都统一于对祖先神的崇拜,所以祖先神在现世的代言人,将来也是要升为神的,现任君王通过祭司阶层与祖先神相联系,实行政教合一,这种商汤建立的体系使得商朝的情况类似于古埃及。

bc1736年,中原大旱。

汤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对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从而扩展了统治区域,影响远至黄河上游,氐、羌部落都来纳贡归服,都说商汤是他们的君主。《诗·商颂·殷武》称:“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氐羌前来朝拜。

bc1735年,夏桀忧愤病死在亭山,死前对人说:“我后悔当初没有索性把汤杀死在夏台,以致使我落到这个下场。”此年依然大旱。汤下令禁弦歌舞,以示哀悼。

bc1734年,大旱。汤下令铸金币(应为铜币,金指金属)。这是最早的使用铜币的记载。

bc1733年,大旱。

bc1732年,大旱。

bc1731年,大旱。汤在桑林中祈祷上天降雨。降雨真的来了。

bc1730年,汤创作大濩乐。初次巡狩地方。定下进献贡品的命令。

bc1728年,汤下令迁九鼎于都城西亳(河南偃师)。

bc1726年,汤病逝,称王在位12年,庙号商太祖,因其长子太丁早逝,由次子外丙继位。葬于西毫(河南偃师)。

太丁--早死,虽列名,实未称王。

太丁(生卒年不详),也作大丁,姓子,名丁,一说名以跌,是中国商朝的首位太子,是商朝开国君主汤之子。

关于太丁的卜辞甚多,因而有考古学家认为,他曾协助商王成汤主持军事。

成汤有太丁、外丙、仲壬三子,太丁作为嫡长子被立为太子,因此纳入殷人周祭当中,然而太丁却先汤而死,未曾即位为王。不过仍有人把他列为商朝君主。

《史记》“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


状态提示:第四章 商汤建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