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回到东汉末>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仲帝国成立

“父亲,我会想办法的!如果没有其它的事,我想先回去了!”袁耀道。

袁术欲言又止,最终点了点头。

冯夫人起身,一直将袁耀送到门口,慈爱的看着袁耀高大健壮的后背,“耀儿,父亲其实是关心你的,只是有些话不好说出口!”

……

袁耀回府后

仔细思考了登基后一些事,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三,首先就是封官,这是袁耀重组自己势力的最佳时刻,也是数千文官武将最为期待的时刻。

其次就是对刘氏宗族的处理,如何处理皇帝刘协,如何处理现在分封在各个诸侯国的刘姓王爷及侯爷。

再次就是如何真正的做到,既可以手握皇权,又可以长时间的离开皇宫而不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曹操、刘备这两个袁耀曾经最为担心的枭雄已死,其家族也已经没落,不可能再对袁耀形成威胁,最让袁耀猜忌的司马氏,也沦落为一个普通的家族,除非袁耀刻意的重用,否则绝不会再出现如司马篡位成立晋朝的事。

不过,除了必要的合情合理的手段外,袁耀也并没有对曹、刘、司马氏进行灭族,不想落下暴君的名声是其次,最主要的还是袁耀不想因此而牵连太多人,这会令这个时代本就脆弱的文化再次受到打击,会延缓社会文明的进步。

统一了大汉后,除了原先本来就有的名将外,各势力的手下也纷纷投降,向袁耀效忠。

关羽、张飞、夏侯惇,这三员猛将,袁耀留下了,并善待。

袁耀并不打算将他们留在平舆赋闲,而是打算带着他们去征服异族,若他们战死在外,也不心痛,若是他们能帮着征服整个世界,那更无所谓了,全球都统一了,还担心会有人造反吗。

袁绍死后,手下的大将除了颜良战死,其他的都还好,文丑、高览、张郃等都还在三袁的手下,袁耀也不想将这些本就不是自己心腹的将领强行调到自己的手下,他还要利用他们去征服罗马!

兖州的陈宫,这个当初曾风云一时的人物,这辈子可能就要在濮阳令这个位置上终老了,袁耀也不想重用这种人,论智谋,袁耀身边的郭嘉、贾诩和徐庶,哪一个都比陈宫强千百倍,论忠心,可能刚投降的关羽都要比他忠诚。

长沙的老将黄忠,还不算太老,刚刚四十八岁,若按五十四岁下野,也还能为袁耀征战六年。

皇帝刘协该如何处理?

当然是不能明着杀了,袁耀打算将刘协流放到东国,东国(原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岛,因为原住的男倭奴被杀尽,急需汉人迁移过去,将刘协迁过去,既可以利用刘氏家族的给当地带来较高的汉文化,为东国的下一代教育发挥余光,还可以防止刘协东山再起。

其他刘氏宗族的各个封国,要取消,对于那些曾支持过袁耀的王,可以降为侯一级,继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那些不支持的刘氏一律降为平民,若还想要成为士人,也不是不可以,他们可以将手中掌握的钱财田产损献给朝廷,以此来拥有爵位。

……

史实上,西元一九七年正月,袁术在寿春称帝,国号仲氏,袁术为仲氏皇帝,但是最终成为悲剧,曹操、刘备、吕布、孙策围攻袁术,战争、饥饿、瘟疫、死数百万汉人。

之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那不是值得称颂的战歌,而是汉人悲哭的战场,之后数十年间,三国之间互相征战,到三国正式鼎立的公元二二0年,据统计,魏蜀吴三国人口只有九十多万,而在黄巾起义前,这个数字是五千万。

从五千万到九十万,这其中相差的四千多万人,全部死在了这几十年之间。

至此汉人走上了被异族欺辱的历史,五胡乱华,蒙元屠汉,满清大屠杀,抗日!

曹操的《蒿里行》中这样描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史实上曾被匈奴掠去的蔡文姬所写的《悲愤诗》中曾写道:……,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一句“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道尽了汉人的无尽悲愤。

而这,并不是汉人最为悲惨的!

蒙元之所以能以铁骑成为成为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其根本的原因,并不是蒙元多么强大!而是其残忍!

若蒙元是以兵对兵,将对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杀兵不杀民,这样与宋交战的话,想要灭掉宋朝,那是个笑话!!

因为蒙元根本不用带粮草!!!

因为蒙元根本不用与汉军死战!!

打得过打,打不过进行游击,以骑兵跑到汉人的后方,见人杀人,这种战略下,汉人如何能挡?

依靠蒙古铁骑,他们走到一处杀一处,先杀老人,再杀男人,最后杀女人,有粮吃粮,无粮就吃人,最喜欢吃的是女人和小儿,汉人在其眼中不是人,而是羊,蒙古人称之为“两脚羊”。

……

西元一九六年,建平元年,十二月三十日,大汉王朝的最后一天。

袁耀彻底的改变了历史!

屈辱不再!

汉人将崛起!!

留给袁耀的不只是三国初期的九十万人口,而是一千六百多万!!!

虽然相比黄巾起义前的五千万要少了一大部分,但是为时仍不晚,只要经过几年的休生养息,这个数字可以迅速恢复到五千万!

平舆城


状态提示: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仲帝国成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