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知他话未说完,对面一桌的一名老者也肃声道:“溺子犹如杀子,黄大人做得对啊!”
“不错!不错!”显然这老丈的观点才代表了主流民意,是以很快便有数名客人随声附和。“先帝少年夭亡,不正是因为当年慕容相过于溺爱么?”
那公子哥闻言,额角竟不自觉地微微一抽。“慕容相……溺爱?”
自从大苏学士为首相,大宋的文学愈发鼎盛。加之朝廷清明,并不堵塞言路,是以百姓在酒楼茶肆纵谈国事已成常态,并不觉犯了忌讳。此时,这话题虽是由两位海外来客引起,但大伙谈论起来就顾不上他们了。
“可惜慕容相一片忠心,却落得那般下场……”
“话也不能这么说,若非官家意外夭亡,慕容相的病势也不会急转直下……他们之间的君臣情义……”
“浅薄!当年慕容相事涉谋反……”
“此案早已水落石出,慕容相谥号文忠,还待如何?”
“如何?慕容相死得冤!若当真病死,为何他张文潜偏辞了官?还有那汇通钱庄,这户部要收回钱庄的消息都传了好几年了,我看哪,早晚是保不住了。倒了慕容富,肥了瘦天子啊!”
“什么?!”听到这,那公子爷却是一惊,忙扬声发问。“张……张大人辞官了?”
可惜这公子哥的问题委实太菜,抓重点的能力又实在堪忧,楼上众位食客皆懒得理会。大伙神色鄙夷地睨了他一眼,便又投入了火热的争执之中。
眼见自己已被排除在话题之外,那公子哥只得向身边伺候着的小厮相询。“张大人乃是苏相得意门生,怎么就辞官了?”
事关朝廷秘辛,那小厮也不敢多嘴,只赔笑道:“小人听闻,张大人辞官是为了全心主持《汴京时报》,旁的便不是小人能知道的了。”
那公子哥怔愣半晌,不禁幽幽一叹,许久方道:“当年‘东坡诗会’名满天下,不知如今是否还在?”
“自然是在的,如今已是一月一次了。盛况空前,不可错过!”眼见话题又转回汴京风物,小厮急忙又介绍起来。“大官人若是喜好文事,还可去恭义侯府凑凑热闹。”
“恭义侯府?”这一回,却是那汉子面露好奇。
“那恭义侯正是原大理国主段誉。段侯爷喜好诗文,每旬都会在府中招待诗词无双的文人墨客饮宴取乐。饮宴当日,无论贩夫走卒还是饱学之士,只要能对上段侯爷亲拟的诗文,便可成为座上宾。”说到这,那小厮不由挤眉一笑。“段侯爷的诗文委实平平,每回出题不是天恩浩荡便是满堂回春。只不过苏相与他相得,三回饮宴能有两回列席,是以……”
那小厮的话音停地意味深长,两名听众也不免微微沉默。片刻后,那公子哥忽然一推面前酒杯。他正欲起身,竟突然被身边的汉子扯了一把,又猝不及防地跌坐了回去。
只见那汉子随手取出一角碎银抛给小厮,含笑道:“好了,就介绍到这罢!”说着,又一指他身侧的公子哥。“再给这位大官人上一碗参汤,顺顺气!”
待那小厮应声而去,那位公子哥即刻便沉下脸来。“这参汤应正合大哥来用!”
“你觉得我该顺气,所以就先跟我赌气了,是不是?”汉子闻言却只轻笑着摇头,无奈叹道。“你呀……多思多忧、积习难改,这可如何是好?”
公子哥低头望了面前的酒杯一阵方道:“我早说过,不该回来。”
汉子心头一热,沉声道:“我抛家弃国六亲断绝,回不回来本无分别。你呢?真的不再惦记他们了么?”
公子哥正斟酌着不知该如何答话,楼梯上却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不一会,一名穿着一身绿衫满脸秀气满身温柔的女子急匆匆地跑了上来。
见到此人,那公子哥即刻站了起来。
两人四目相对,一时竟皆无言。
良久,那公子哥忽然微微而笑,那女子却安静地落下泪来。见到她哭,公子哥忙习惯性地去抽身上的绢帕。哪知他尚未及上前为其拭泪,那名女子却已一头扑进他怀中,放声哭道:“公子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