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昭武大帝>第十六章:紫气东来(四)

天子的撒泼,真是看得徐荣咋舌。就在刚刚天子论兵之时,能洞悉李儒的险恶计划,并知晓战争,何其明智,可谓古今少有的知军之主。可天子一遇董相,行为便宛如孩子一般,陛下这是意欲何为?

一旁的董贼听到刘协的话,也是懵了,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况且今天上午便因为王越而恶了天子,还答应了天子的要求;如果,这一次再次拒绝天子的话,自己食言而肥不说,天子又会不高兴了。假如天子因为这次事件而疏远于他,那么这几天所有的美好就都会消失。

一旁是董卓一直追寻的“亲情”,一边又是军国大事。挣扎一阵之后的董卓,最终相信自己女婿---李儒定能处理好伏击之事,所以苦笑的对着天子道:“好,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

此话一出,身旁陷入目瞪口呆之境的徐荣马上回过神来,单膝跪下:“末将谨遵董相令,护卫陛下,万死不辞。”

听到徐荣的保证,董卓无奈的点了点头。

而一脸欢喜的少年天子,却是喜极而跳,在董贼恶脸上“嘬”了一口后,拉起徐荣,向函谷关跑去,留下一阵“朕有徐将军护卫,董卿不用担心,朕现在要去城墙上看看”的话。

这孩子,真是少年天性不改,董贼一脸幸福的摸着刚刚被亲之所,笑着看着这两人离开。虽然没有徐荣在荥阳,但是董卓对于自己的女婿,却是无比相信。

毕竟董卓的发展和壮大,李儒功不可没,从设计收取羌兵为己用,成就大汉第一军阀;再用三千飞熊军计陷洛阳城,而成为天下所有诸侯羡慕、嫉妒的对象;到如今,李儒知道董卓不想和联军恶战,故提出迁都长安,于是立马得到董卓的首肯。

所以董贼一贯的作风是---有问题,找李儒。如果李儒身死,那么有问题,找贾诩?还是找牛辅等西凉蛮辈呢?

呵呵,贾诩贾文和,拿下徐荣之后,你就是西凉军中朕的首要目标,若是心向大汉,好处自然没的说;如果三心二意,朕也是可以答应的;假如助纣为虐,你就是下一个李儒!

刘协边想着边跑,离开董贼视线后,方才停下脚步,再一次对徐荣神秘一笑,然后步入关内城墙。

斥退想要跟上来的西凉健卒,刘协和徐荣一道往上走去。站在数十米高的城墙之上,刘协低头的望去,只见眼前数十里密密麻麻都是人,还有更多的军民没有映入眼前,却是视线被群山所阻。向北而望,依稀可以看到滚滚黄河;向南看去,秦岭延绵不绝,宛如一条万里长的巨龙,不知能伸向何方。

“巍巍山河,国之宝也,难怪此处会留有‘紫气东来’的传说。”刘协对着徐荣叹道。

“陛下,昔日吴起谓武侯曰:在德不在险。”徐荣神态庄重的道:“末将深以为然,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龙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徐荣这几日虽然在领兵作战,但是函谷关这边,因有天子和董卓在,早已经聚集了天下人的目光。如此多的军民,更不知道有多少探子在其中。所以徐荣对于昨晚董卓赐食百姓的事情也是略知一二,但却是大不相信董卓会做如此之事。

从天子出洛阳晕厥后,这位少年天子便和以往大有不同。从今天看来,果然如此,天子聪慧依旧,不过已经没有了少年的毛躁和心急,反而内敛异常,世人已经不能再探得到天子的想法。

从昨日开始,天子有德之类的话便在军民中传将开来,但就是刚刚,天子对于董卓的暴行不管不顾,还有一丝放纵之意。

所以徐荣刚才那一番话,其实就是试试天子是否真的爱民如子,是否真的欲修德行。

不过在刘协心中却是另一番味道:呵呵,这个徐荣,《吴子兵法》学的倒是不错,不过这是在向朕表明心际,表示他更愿意伺奉有德之主。那董肥肥呢,你是要抛弃这无德之辈了吗?

既然如此,朕就满足你一下。

“徐将军所言,却是真理,朕受教了。”刘协正色的对着徐荣一鞠。

看到天子如此礼贤自己,徐荣一时间也反映不及,唯有双膝下跪,和天子对拜了起来。

徐荣如此上道,刘协也很是惊喜,徐荣归心,是迟早的事,不过能在西猎之路上,得到这位良将的效忠,那么接下来很多事情都会好办的多。

刘协顺势扶起徐荣,脸露受教之色:“将军之言,让朕大有受益。今朕亦是明了何为德,何为险。”

然后望了一眼城墙下川流不息的臣民,又抬起头闭起眼,似乎要和这天地融为一体,一会儿后道:“朕闻: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朕虽不敏,亦知其不可。”

听到天子的话,徐荣他也是受益良多。多年来,徐荣见过太多的权谋和暴行,伤民伤国。所以虽然徐荣只是一武夫,书读的不多,但是却视“仁义”为解救天下的良药。

如今天子这一番话,似有“固本培元、欲正天下德行”之意。

那么也就是说,刚才和董相的对话,天子极尽表演,受尽委屈,只是为了解救自己。徐荣想到此,虎泪不由得大颗大颗地落下


状态提示:第十六章:紫气东来(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