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一世富贵>第12章 知己知彼

已经三月,辽阔的草原开始变得郁郁葱葱,天上苍鹰在翱翔。23u更新最快山坡上的牛羊悠闲自在地吃着青草,牧人骑着马在一边缓缓而行。近处开垦的耕地已经下种,还没发芽,反而看起来有些荒凉,然而这荒凉下面,却孕育着秋收的希望。

徐平与种世衡和李璋骑着马慢慢前行,谭虎带着人马散在四周,时时警惕。

看着前面慢慢露出的轮廓,李璋不解地对徐平道:“节帅,纳质院是秦州的事务,为什么要唤我来?莫不是怕属下部族来劫质子,要帅府派兵守护?”

徐平摇了摇头:“清水县全为汉人,并没有蕃落,人放在这里,怕什么有人来劫。唤你来不是守护这里,而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说完,徐平转头对种世衡道:“我们到秦州,初来乍到,地理不清,人情不熟,切忌轻举妄动。所以这几个月,一切如旧,除了纳质院,不要变更曹太尉在时的法度,免得引起周边人心浮动,反为不美。现在最要紧的是两件事,一是种地,手中有粮,心口不慌,二一个就是要尽快弄清周围的蕃情。自明道元年邈川出了乱子,厮杀温逋奇,举族迁往青唐起,便不复朝贡,与朝廷的关系断绝。现在古渭以西,商贾不通,没有音迅,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朝廷并不知晓。蕃情不明,我们在秦州就什么都做不了。而要弄清蕃情,最快捷的有两条路,第一条自然就是利用这些质子。虽然有蕃落用族人冒充家人糊弄朝廷,但这些质子口的大部分人,都是附近蕃落里的重要人物,周知地理人情。只要他们能够诚心归附朝廷,胜过派出无数探子。所以此事,要有李璋参加,重在搜集蕃情。”

种世衡拱手道:“下官谨遵经略吩咐,必不辱使命!”

说完,又对李璋道:“衙内但有所需,只管跟我讲,秦州必竭力相助。”

李璋是属于帅府的人员,秦州地方事务与他无关,需要种世衡帮忙才行。

徐平又道:“还有一条途径,就要借助那么位契嵩法师了。自此向西,直到西域,多是信奉佛法的地域,外乡人只有和尚才不会受到拘留,可以自由行走。现在秦州城里先为契嵩法师建寺,宣讲佛法,让周边蕃落知道有这么一位有道高僧。我会上奏朝廷,赐契嵩法师紫衣及法号,高出周边僧人。等他有了名声,自然就会受邀到蕃地寺院去讲佛法,那时再派得力人手落发成僧人,跟在契嵩法师身边。到了蕃地,把周边蕃落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形查清楚。只有知道了蕃情,我们才好定下来以后怎么做。”

不打无把握之仗,哪怕是政治斗争,也要做到知己知彼,不能盲动。到了秦州之后徐平很谨慎,大的动作基本都放在凤翔府,秦州这里只是规划土地,储备物资,就连三司铺子都还没有开张。营田务开地,也都是占的确定了的闲地,或者从清水、陇城、成纪三县的汉民手口买地,然后吸收人进营田务。清水县开铁矿,也是在汉人的土地上。

明道年间吐蕃出现了一次重大叛乱,就在朝廷封厮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之后不久,他跟邈川亚然部族首领温逋奇发生冲突,杀温逋奇之后出走青唐。从那之后,古渭以西的蕃羌部族情况便就不明了,加上党项势力的渗透,情况非常复杂。

除厮外,吐蕃最大的势力便是宗哥部族和亚然部族,各拥众数十万。厮最早到这一带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势力,最早依附宗哥族的李立遵,后与李立遵起冲突,出走到了邈川的亚然族,投靠温逋奇。这两个最大的部族,为了借助厮赞普苗裔的身份发展势力,争相控制他。最后出了意外,被他反杀逃到青唐。在厮到青唐的时候,党项刚好攻破了河西吐蕃,大量的河西蕃人归附厮,他的势力趁机发展起来。

温逋奇跟李立遵一样,名字带有宗教含义,但这宗教却不是佛教,而是吐蕃人原始的苯教。换句话讲,吐蕃最大的两个部族,不但有世仇,而且有宗教冲突。而厮又跟这最大的两个部族,全部结仇,现在日子并不好过。

徐平手里掌握的情报,只到厮杀温逋奇出逃青唐,其他一概不知。因为厮赞普之后的身份,在河湟吐蕃中有特殊的影响力,最好能够借助他的力量。但现在周边蕃情一无所知,不敢轻举妄动,一不小心让人群起而攻,事情就棘手了。

首先从纳质院入手,因为这些质子的处境已经是最坏,徐平的举动是示恩,不会引起乱子。这些人在本族的关系错综复杂,能够得到他们相助,有利于尽快搞清楚周围的情况。

听了徐平的话,李璋才算明白了现在举动的目的。自到秦州,除了安排带来的禁军的驻扎地,徐平对帅府的事务基本不闻不问,让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带大军前来,当然是先向周围蕃落宣扬武力示威,然后一切就都好谈了。却不知道在徐平心里,任何军事行动都要有政治意义,哪怕是演练巡视,也要政治目的明确。现在周边情况不明,连政治目标都还没有定下来,军事行动当然无从谈起,一切以完善自己为主。

离得近了,便发现纳质院里的质子正在秦州官吏的管理下,自己动手修建房屋。西北相对干厚少雨,黄土层深厚,适于筑墙。虽然周围产煤炭,但运输不易,煤炭本身是不值钱,但运输到秦州附近价钱就上去了,烧制砖瓦有些划不来。这些质子闲着也是闲着,便分成两拨,一拨出去耕种田地,一拨在


状态提示:第12章 知己知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