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一世富贵>第109章 恩例同执政

延州一败,西北人心惶惶,以韩琦为陕西路体量安抚使,符惟忠为副使,巡视沿边数路,安抚人心。此行重在鄜延、环庆几路,两人并没有到秦凤路来。

韩琦回朝之后,朝廷对陕西沿边四路进行调整。夏竦不再兼任陕西路都部署和经略安抚使,只任永兴路帅臣,宿将夏守赟出任陕西路都部署和经略安抚使。范雍因延州之败落职,以吏部侍郎改知安州,鄜延路帅臣以象州防御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兼鄜延路副都部署赵振知延州暂代。环庆路帅臣则以洋州观察使、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环庆路副都部署刘兴知环州暂代。原泾原路副都部署曹琮改为陕西路副都部署兼经略副使,率大军屯鄜州,同时策应鄜延和环庆两路,并守卫关中永兴军路的安全,泾原路副都部署改由莱州团练使葛怀敏接任。葛怀敏是王德用的姻亲,王德用在枢府他被解了兵权,此时复用。到泾原路上任的时候,葛怀敏举辟尹洙为泾原经略司判官。

沿边四路,只有秦凤路因为打了胜仗,人员没有改动。

此时从夏守赟的陕西路都部署到各路副部署,全部用武将,皆因范雍在延州的表现过于拙劣。紧接着,除徐平外,命其他三路的经略使封还便宜行事诏书,解了文官帅臣的便宜行事之权,这才重新任命了陕西沿边各路的经略使。

韩琦出任泾原路经略使兼都部署,同时举荐范仲淹为鄜延路经略使兼都部署,在岭南的王沿因为战功卓著,被任为环庆路经略使兼都部署。

三人上任,按照徐平等人当年出任的规矩,朝廷要求他们以职换武,遭到范仲淹的强烈反对。韩琦和王沿等人虽然没有上书,心中其实也不满,最终朝廷妥协,让沿边四路帅臣换回文资。徐平因为军功,忠武节度使换文明殿学士,重回文臣序列。

诏书送到定西城,徐平吓了一跳。他来西北之前为枢密直学士,再升最多也就是阁学士而已,这次不但跳过了阁学士,还直接升到了殿学士之首。此时的殿学士一阶有文明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和学士、端明殿学士,基本都为优待老臣或者宰相、执政离职外任时的加官,再一个资格就是军功。文明殿学士在太平兴国五年由端明殿学士改来,序位在枢密副使之下,资政殿大学士和翰林学士之上。此时的殿学士高低以殿来分,并不是加个大字就高一等的。明道二年复置了端明殿学士,位于资政殿学士之下。

诸殿学士例带“恩例并同执政”,称“注脚学士”,偶有例外的则称“无注脚”。职本来就不同于官和差遣,皇帝的意见更重一些,赵祯把最高的殿学士都授给徐平了,不会不带注脚。徐平在三十一岁这一年,终于获得了宰执待遇,差遣比不了三十任宰执的寇准,但官和职却是绝无仅有的第一人。

接了诏书,徐平看着前来传诏的石全彬,愣了很久,才道:“恩德太重,我如何敢接?”

石全彬笑道:“经略,职是君恩,非官和差遣相比,可没有封还诏书一说。”

怎么可能没有?不过职确实与官和差遣不同,除了虚无飘渺的备顾问外,没有任何职掌,如果封还诏书,就是明摆着对朝廷不满了。

徐平终于还是叹了一口气:“君恩太重,我有些承受不起啊——”

石全彬上前一步道:“经略,我们借一步说话。”

看来石全彬还带了赵祯的话,徐平把他让到自己的书房,道:“这里只有你我二人,有什么话你直说就是。莫不是朝中艰难,想让我这里再建些军功?”

石全彬看了看窗外,压低声音道:“虽不中,亦不远矣。自昊贼叛宋,陕西各路与党项接战以来,惟有经略这里的秦凤路,没有任何败绩,还有一场大胜。若是没有你这一场胜仗鼓舞,朝中现在必然乱成一团。你在秦凤路改革军制,整训部伍,都有详细奏章送到朝廷,官家每次都仔细观看,有的甚至能够背出来。依着官家的意思,你在秦凤路所为甚有成效,不如推而广之,其他几路照做。不过,似你这里行事,三衙便就从此可有可无,那些军中将门,从些只能跟其他军官一起整训、学习,再没有半分优势。你想一想,他们会如何评论秦凤路这里?仅仅三都川一仗,是远远不够的。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禁军精锐全部集中于环庆、鄜延两路,而泾原路和秦凤这里,京城来的禁军极少?”

鄜延路的赵振是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环庆路的刘兴则是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他们在那里,表示这“上四军”的主力也在那里。而泾原和秦凤路,则以驻泊禁军为主,各有万把人的京城禁军。这种布置,已经说明了朝廷的态度。

实话讲,京城禁军精锐确实战力强劲,以单兵战力论,他们几乎就是这个时代最强的战兵了。三川口元昊大胜,但却是以更多的人员损失为代价,历史上从那一战后,他基本都是避开以“上四军”为代表的禁军精锐,再也没有跟成建制的京城禁军碰撞过。但是这些强兵劲卒,却被用在了结硬寨打呆仗,扫荡不成气候的蕃部上。

要打仗,首先要确定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是攻城掠地,还是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中原王朝被游牧民族打得狼狈,一般都是在消极防御,死守一座座城池,把精锐兵力逐渐耗光。一旦集中力量打出去,反而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横扫草原大漠。中原地区一座城就代表着方圆数百里的人口和物


状态提示:第109章 恩例同执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