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百人会之关东局>第615章 来看呀,中国第一夫人

1943年5月3日。旧金山,美国。

旧金山市政厅里装饰着巨大的美国国旗,冠盖云集。旧金山的所有政治经济上流人物都来了,他们在这里是在聆听一个人讲演,一个东方人,一个东方女人,一个有权势而又是基督徒,并且可以说英语的,有权势的,身为总统夫人的,漂亮的东方女人。

不错,是宋美龄。

加利福尼亚欢迎她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在日军袭击美国西海岸的时刻,她还来这里。加利福尼亚喜欢她的勇敢,欢迎她,并借着她的到来,为本地人打气。

4月下旬,也就是一个多星期之前,日本两艘航母和几艘军舰组成的舰队袭击了西雅图附近的军事目标。虽然在此后的两天里,美国空军和海军积极配合,打了胜仗,据说消灭了这个日本舰队。

这个事件对于美国人的影响还是巨大的,美国军队在海上失败够多的了,大家都觉得应该胜利了,没想到,又失败了。

大批有钱人逃离美国西海岸,有的逃进山区,有的干脆越过山脉,到美国中东部去,到内地去。

而中国第一夫人的到来,给西海岸的人民带来了鼓励。

|

宋美龄访美是个秘密。1942年11月中旬,美国飞行员谢尔顿驾驶着波音307战机,降落在成都机场,他要在这里迎接宋美龄。

当时宋美龄的身体很糟。她躺在担架上,身上盖着毛毯,疾病长期折磨着她,让她失去了活力。她的疾病有的荨麻疹和疑似胃癌,皮肤不好,对很多衣料都过敏。胃不好,她的父亲就是胃癌去世的,她的心理压力很大。

为了治疗他的身体,重庆和美国协商,安排了这次行程。

蒋介石亲自来给她送行。

很快,飞机载着宋美龄起飞。随行人员有她的外甥女孔令伟,顾问欧文?拉摩尔,秘书陈珍珠,新闻秘书董显光,和医生、仆人。

11月月27日,宋美龄到达美国,直接住进了曼哈顿北部的长老教会医院。她登记的名字是林夫人,整间医院的12楼都留给了她和随行人员。

中国第一夫人在美国治病传言很快就散播开了。

1943年1中旬,美国政府正式公布了中国第一夫人宋美龄的来访。这时候,她的病基本上痊愈了。

宋美龄开始了在美国的正式访问。她在国会发表了演讲,其中的词句很激励人心:“我觉得,如果中国人民会用你们的语言与你们说话,或是你们能了解我们的语言,他们会告诉你们,根本而言,我们都在为相同的理念奋战;我们有一致的理想;亦即贵国总统向全世界揭示的四个自由,自由的钟声、联合国自由的钟声,和侵略者的丧钟响彻我国辽阔的土地。”

美国现在彻底了认识到了中国这个盟友的重要性,上下一致认为,要给中国已援助,让中国帮助美国牵制日本。

于是,双方你情我愿,十分热络。一个不想打仗,却想从对方获得援助;一个不想死人,想用最小的代价,让对方死人,牵制日本人。

就在她在美国访问期间,中国战场传来了一些好消息。在中国的东北传来了一些列大大小小的胜利。这些胜利,让她的演讲有了崭新的内容,让美国更加相信,中国的加盟是重要的。美国人哪里知道,这些中国的胜利,都是不停重庆政府命令的反对党取得的。不但百姓不知道,就连一般政客也都不知道。

1942年11月29日《中央日报》上才发了一条篇幅不大的新闻:《蒋夫人安抵纽约即入院就医,成为白宫上宾,纽约每日新闻以大题揭载》。

2个多月后,也就是1943年2月中旬开始,重庆各大报纸突然以十分密集的态势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在这些报道中,蒋夫人的身影是伴随着各种对华优惠政策出现的。一面是蒋夫人不断在各种正式场合提出:诸如“中国已经在训练飞行员,眼下急需飞机与汽油”等实际的需求;另一面是罗斯福不断表态,要加强对华援助,从源头上截断日本的嚣张气焰。

《中央日报》上发表了《蒋夫人是伟大国家的象征》、《蒋夫人伟大的成功》等社论。

|

大厅的这种装饰是有巨大的问题的。只不过,当事人宋美龄以在美国演讲为荣,没有意识到:既然是代表中国总统来访问的,怎么说也算代表国家,为什么不悬挂中国国旗?

宋美龄演讲,主要是在介绍中国抗战的过程和精神,当她讲到:“吾人中国人民根据五年又半之经验,确信光明正大之甘冒失败,较诸卑鄙可耻之接受失败,更为明智。”全场掌声雷动,说掌声雷动,是报纸的说法,实际上的确是鼓掌了,并不雷动。

这里绝大多数的人不是来听演讲的,他们来时看东方美女的。如果是一个存粹的东方美女也就罢了,这是一个有西方教育宗教文化背景的东方女人。这更能引起美国主流社会的注意。

知道吗知道吗,他的东方服装都是蚕丝的。真的吗?真的吗?

知道吗,她自己说的:我除了这张脸孔是东方人的,其他一切都是西方的。真的吗?

听说他已经在几个城市发表演讲了,对吗?对的呀,对的呀。几个城市,都轰动了。

不,我看她那么漂亮,是菲律宾的吧?

走啊,看东方美女去!

听着她略带上海口音的,比美国人还流利的,北方方言的英语,大家十分激动,原来东方美女的英语是可以听懂的。鼓掌吧!欧


状态提示:第615章 来看呀,中国第一夫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