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民国逆袭>第一百九十六章 换装3

如果说是希特勒的锯子能将敌人人体撕碎,那么这种重机枪,一颗子弹击中人的胸膛,别能将人的半拉身子直接扯烂,简直就是大杀器。

在了解了具体的性能之后,方同对这款重机枪十分的满意,而且,同样因为军队日后如果装备反坦克步枪,口径肯定是要向德制的13毫米口径靠近,所以,方童便向系统确定了修改,将兵工厂出产的重机枪的口径全部改为了13毫米。

这种重机枪,因为太过于沉重,所以,基本是放在部队的军火库中,但是又因为其良好的压制作用,所以其装备的规格为两班共用一挺重机枪,作为平时进攻以及阻击时候的压制敌方的主要作用。

平时这种机枪,除了训练,一般都保留在各连部、营部之内。

但是在战争之时,便会拿出来,从两个班组之中挑选出机枪手供弹手。

而现在,在突击队员的周围,一挺挺的2hb重机枪已经摆放起来,准备在他们突击之时,一旦被对方发现,作为压制火力。

而突击队员背着的ppp40冲锋枪虽然准确性和操作性很好,但是,弹药量太少了,在面对对冲的时候,经常因为弹匣子弹打光而被敌人逼近,造成伤亡。

而在巷战(尤其是突击战)中,强大的弹药储备,以及强烈的弹雨射击,才是最重要的。

方同并未撤掉德制mp40冲锋枪的在军队中的位置,而是对主要的作战部队全部换装ppp40冲锋枪由于其良好的操作性和稳定性,则配给后勤人员,以及日后创建的装甲兵、飞行员,以及空军、海军人员,和空军海军的后勤部队人员。

突击队员装备的波ppsh-41冲锋枪,这真的是一款好武器。

ppsh-41冲锋枪主要遵循可靠耐用和易于批量生产,所以其采用的木质枪托和枪管上的散热筒在当时西方设计师眼中都属于奢侈品。

弹鼓容量为71发,结构与芬兰的“苏奥米“系列十分相似。71发的大容量对士兵而言很方便,因为重新装弹的次数大大降低。

这枪,结构简单,便于大规模的生产及操作,养护已十分简单,孩子都可以轻松的使用它,而且71发的大弹鼓,可以对枪的持续设计提供极好的支持,其实这种冲锋枪是仿制的芬兰的索米冲锋枪,而一开始方同也有想法,想直接生产索米冲锋枪;但是,顾少秋提醒了他,索米冲锋枪固然其稳定性、准确度十分的优秀,但是造价实在太高了。

虽然,系统出产的军工厂,可以大规模的生产,但是其特殊原料所花费的战争点数十分的高,不如生产bō_bō沙冲锋枪,省下战争点数兑换更多的士兵,这不是更划算吗?

大规模战争中,本来拼的就是廉价、可靠的武器,而这两点,ppsh-41冲锋枪都已经满足了,还去要求什么呢?

顾少秋说服了方同,方同命令军工厂大规模的生产这种冲锋枪,并装备给作战部队。

每个人腰间的手榴弹也都换掉了,长柄的手榴弹在之前平定全省的战斗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那就是虽然其威力很强,但是其重量实在太重,以民国人的体质,抡起这么重的手榴弹确实有点吃力,扔不太远,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种手榴弹的延长线太长了,很容易被对方抓准机会,将手榴弹重新扔了回来,那样就真的是赔本到家了。

最后方同直接决定,正规部队全部换装美国的mkii菠萝型手榴弹。

这种手榴弹体积小,重量轻,其威力也是不小,可以说是现在在系统里可以选择配备的手榴弹中的一款极为出色的武器,而更换下来的长柄手榴弹则全部配发给各地的预备役部队,以及各城市之中的警察部队,平时存放于警察局的武器库之中,如遇叛乱,则立刻拿出来装备警察部队。

大量军工厂的建立,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所有的老兵部队的腰间居配上了手枪,当然这只限于老兵部队,其余的普通人部队只有其军官才可以配备手枪,以及各地的军政人员也都是可以配手枪的。

配备手枪其实是一笔很大的支出,是目的性只是希望在战场上士兵有这副武器,在冲锋枪和步枪没有子弹的时候,敌人近身的时候,不必舍命与对方拼刺刀,可以从容地抽出手枪,向对方击毙,给士兵更多的生命保障。

之前,部队装备的是德式的瓦尔特p38手枪,而这款手枪以其优良的性能,使士兵对它十分的喜爱,唯一的问题,这就是供弹量的问题。

方同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顾少秋针对这一个情况,提出的建议则就是用比利时生产的勃朗宁fn9大威力手枪,用这款手枪来替换德式的瓦尔特p38手枪。

这款大威力手枪共有13发子弹,这个时代的大容量弹匣。

而且,大威力手枪这个名字说明其的停止作用十分的强,方同也很是心动。

但是,大威力手枪,这枪的重量十分的重,那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举着手枪,手腕疼不疼呢?

黄皮肤人种和白皮肤人种,有非常大的区别,那就是白皮肤人种普遍都长的膀大腰圆,虎背熊腰,个子很高。

尤其是后世的德国人,基本上身高都是在1米8、9以上,2米以上的也有很多,这种大威力手枪对他们来说,重量其实没有一点点问题,可以轻松的握住,而北欧、西欧人体格都很强壮,他们都能握住枪,手腕不痛。

但是,亚洲人种普遍并不高壮,手腕的力量不如白色人种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六章 换装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