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琰成年时孟老太爷早已退出内阁,不问政事,徐琰与孟老太爷几乎不曾有过交集,而孟应阙和孟应时兄弟两个官位又不算惹眼,因此两家在朝堂上没有半点交情,而且徐琰向来跟朝臣来往不多,这回他忽然派人来此吊唁,委实奇怪。
柔音县主觉得诧异,沈妱却是心知肚明——
这一路上徐琰很清楚孟老太爷病危的事情,他既然有心要与沈家结亲,这回孟老太爷逝世,他派人过来吊唁也不算奇怪。
旁边蒋蓁隐约知道徐琰曾照拂于沈家,却不知道两家已经论起了亲事,此时也诧异道:“外祖家似乎跟端王殿下没什么来往啊。”
“所以才觉得奇怪呢。”柔音县主想了想,没想出个合适的由头来。倒是旁边的蒋蓁好奇,问道:“刚才那位过去的老太太,就是端王殿下府上的吗?”
“嗯,那位是康嬷嬷,是端王殿下的奶娘。这些年端王府里没有女主人,一应内务往来都是康嬷嬷出来走动的,她是宫里的老人儿,当年也曾在崔太妃跟前伺候过,也有体面,大家都会礼让几分。”
沈妱闻言,不由将目光落向那位老太太。
她的身高也只中等,一身秋香色团花暗纹的织锦衣裳,头发在脑后团做圆髻,点缀着鎏金印百花蔓草如意头大发簪,虽然不像往来的命妇夫人那般气派,但是宫里出来的人就是不一样,那身板儿挺得笔直,瞧着就比旁人有精神头。
康嬷嬷毕竟是王府的人,孟老夫人也不敢怠慢,叫田氏亲自迎了过来,掀起帘子进了厅内。
沈妱的视线没法跟进去,有些意犹未尽,目光收回,蓦然看见一位装饰极为华美的妇人。
那妇人约莫四十岁,披着一件妆缎狐肷褶子大氅,发间簪着累丝珠钗并一套发蓝镶金花细,身后跟着两个丫鬟两个婆子,乍一眼看过去,颇有些趾高气昂的模样。
待她走近了,才看清那双微微上翘的丹凤眼,嘴唇略显单薄,一眼扫过来时,隐隐中如有刀锋。
柔音县主戳了戳蒋蓁,道:“瞧,你将来的婶母来了。”
“婶……”蒋蓁一怔,立马反应过来,“这位是宁远侯府的?”
柔音县主便点头道:“是啊,京城里有名的厉害角色。”
——柔音县主所谓的厉害,并不是说她手段有多高、能力有多强,而是说她的泼辣强悍。王氏虽然也是出自高门,却自小练就一副厉害的性子,养在闺中时尚且没几个人领教,等嫁入宁远侯府,那厉害的性子便慢慢显露出来。能追着眠花宿柳的丈夫痛骂怒斥,闹得府里人人知晓,这份泼辣劲儿,不是寻常人能够有的。
得亏她上头的大嫂是乐阳长公主,不论身份还是气势都能镇得住她,这若是换了旁人,还不知道宁远侯府如今是什么样子呢。
蒋蓁以前也曾听蒋姨妈说起过这位未来的婶母,如今一见,才觉闻名不如见面。她将崔二夫人目送进了屋,这才幽幽叹了口气。
这位婶母一看就不是个善茬,自家的婆婆又是出身皇家的长公主,上头还有个郡主嫂嫂,将来等她嫁进宁远侯府去,那可是强者环伺,半步都错不得呢。
三个人正瞧着,忽见孟老夫人身边的丫鬟玉穗掀帘走了进来,朝沈妱道:“表姑娘,老夫人请你过去说话儿呢。”
孟老夫人请她过去?沈妱觉得意外。
她对京城可谓人生地不熟,除了外祖这一家子,根本没有熟人。如今正是府里招待女客忙碌的时候,怎么却反而叫她过去?难道是……
某个疑惑浮上心头,沈妱跟着玉穗到了正屋之中,就见满厅坐满了华贵夫人,丫鬟们有条不紊的换茶奉果,因为人多,且屋里又笼着炭盆,这时候便稍显燥热。
今日是为孟老太爷祭奠,来客们自然不好太过穿红披绿,选衣裳时多以素净或是宝蓝等沉稳的颜色为主,饶是如此,一眼扫过去,那满目的绫罗锦绣、金钗银簪也是看得人眼花缭乱。
孟老夫人就坐在上首的花梨木短榻上,后头是一架硬木围屏。她今日想必是累了,这会子半靠着迎枕同身边的人说话,因她是上了年纪的人,能够强打精神陪客也是难得,倒也不算失礼。
沈妱上前跟孟老夫人行了个礼,柔声道:“外祖母唤我么?”
孟老夫人便点点头儿,朝旁边的康嬷嬷道:“这就是我的外孙女儿,沈家的阿妱。”说着便朝沈妱道:“这位是端王府上的康嬷嬷,快行礼。”
沈妱此时心中已经明了,便忙行礼拜见,口称“康嬷嬷好”。
康嬷嬷就坐在花梨藤心大方杌上,她是代端王殿下而来,自然受得住这礼,便微微一笑道:“可真是个灵秀的人儿,难怪能想出那些妙法子。”说着便叫后头的丫鬟奉上一个锦盒,要送给沈妱。
那锦盒约有尺许宽窄,沈妱不敢就接,婉转辞谢了一句,拿眼睛往孟老夫人那里请示。
孟老夫人便笑道:“既是殿下的赏赐,就接了谢恩吧。”
沈妱这才伸手捧住那锦盒谢恩,转而交在旁边玉穗手上。
康嬷嬷便道:“这里头是打漠北带来的绒毯,名字听着厚实,其实质地轻薄。这都是拿狐狸、灰鼠、山羊等动物的细绒压出来的,柔软又保暖。京城不比庐陵,入了腊月更是寒冷,姑娘不拘做个什么贴身穿着,最能防寒。”
旁边孟老夫人道:“多谢您惦记着,等出了孝,就叫她谢恩去。”
“沈姑娘对咱们殿下有恩,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