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短娘亲:极品儿子妖孽爹
以刘大响主持建设的中国第一个高空台sb101为例胡文海其实很想亲自向刘大响院士询问一下,您给高空台起名的时候究竟是咋想的?b101高空台的总装机容量17万千瓦,运行起来相当于一个三线城市一天的居民用电量。
而为了供应这么多庞大的耗电设备,必须有与之对应的降温手段。其冷却水的供应,同样相当于一座中型城市的日消耗量。b101为了解决用水问题,甚至不得不在当地修了一座水库。而且为了不至于让水中的杂质堵塞管道,这些设备“喝”的还是软化纯净水!
比人喝的还好!
这么多苛刻的要求和复杂的工程,可想而知高空台的建造是个多么艰巨的任务。
中国从1965年开始sb101高空台的建设,到1995年才完成它。而刘大响院士,则是为其付出了几乎整个人生。
相信在他面前,任何所谓的“工匠精神”,恐怕都只有黯然失色这一个结果了吧。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刘大响打造的高空试车台,自然是要有人来用的。
这个人,就是他身后的江和甫。
从涡喷13到预研,从涡扇10到太行b再到只闻楼梯响的峨眉,中国涡扇发动机的整个发展过程,全部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
江和甫。
中国进入涡扇发动机时代,毫不客气的说上一句,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系其一身。
在中国航空史、航发史,甚至是军工史都是不可回避的一个人。
这二位的事迹和照片,胡文海又怎么可能没有了解?实际上何止是有所了解,正如他所说,那是如雷贯耳啊!
但问题是,胡文海了解的是三十年后的刘大响和江和甫。
如今的刘大响,高空台还没有建成,工程院院士的荣誉还没有加身。江和甫就更不用说,涡喷13虽然被广泛的应用到了歼七和歼八战斗机身上,但他也还没有涡扇时代那种重要的地位。
两位未来都是大名鼎鼎的工程院院士,但如今还只是处于事业刚刚腾飞之前的蛰伏期。
被胡文海称赞上一句“如雷贯耳”,难免是有些不知所云。这二位的名字出现的文件至少都是机密,您就算有所耳闻也就算了,如雷贯耳这不是说我军工系统出了严重泄密吗?
他们只能当胡文海这番话是客套,但怎么看他表现出来的热情,都不太像啊!
听闻这位世界首富,对军工系统从来就是个“赛孟尝”,大概是来个军工系统的工程师都是这个待遇?
刘大响和江和甫两人面面相觑,也只能是做这种猜测了。
“胡总客气了,我们今天不请自来,有些冒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