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穿越重生>请叫我威廉三世>第四十三章 螳螂捕蝉
中间还留下几条观察用地缝隙,副驾驶位置上伸出一挺机枪,车顶上还有个扁扁的小圆包,里面也伸出来一根枪管,车身中后部还有一些射击孔,子弹不断从这辆车里pēn_shè而出,那简直就是一个活动的机枪堡垒。

当俄军发现那辆车的车门上也涂着和德国飞机机翼上一样的铁十字标志时,许多人已经被车上密集的子弹撕碎了,而自己手中的步枪和机枪根本无法对它们构成威胁,甚至连它们特制地轮胎也无法打爆。正在过桥的俄军停住了脚步,接着被前面不断后退的人群挤了回去。由于桥上已经被俄国人的尸体堆了厚厚的一层,德军的装甲战斗车没有继续前进,而是停在桥头不停地扫射,直到所有俄国人都退到大桥另一侧。来不及退回大桥地一千多名俄军士兵惊恐地看着那些装甲车开始沿着环形阵地向他们射击,被他们击退的德军士兵也重新冲了上来。在双重压力之下。桥东侧地俄军士兵很快选择了投降。

鲁兹斯基此时脸色已经铁青铁青了,他不顾那里还有部分俄国士兵。命令所有炮火击中向桥东射击。雨点般落下的炮弹瞬间击毁了3辆装甲战斗车,剩下的15辆掩护着德国步兵开始缓缓向后退去。在又付出4辆装甲战斗车被炸毁的代价之后,所有守桥的德国士兵全部撤出了俄军火力范围,他们也是第1军最后一批撤退的士兵。

看到德军士兵慌忙撤退,鲁兹斯基将军迟疑了好一会,这才下令全军过桥并迅速搜索前进。得到德军却是全部退往比亚韦斯托克的消息之后,俄军只留下少量后卫部队,其余人开始轻装追击德军。当他们的大炮全部通过那座大桥的时候,俄军前锋部队已经抵达了比亚韦斯托克外围。

看到城西出现的大股俄军,辰天不仅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侦察机报告发现俄军的大批火炮远远落在俄军主力的后面,他随即向马修的第4军和奥尔格德装甲军发出了行动的信号。

这时,时针刚刚指向八点整,距离战斗开始了整整5个小时。

就在辰天准备转身离开那个小山坡的时候,一名参谋带着两个脏兮兮的士兵走了过来。

“亲王殿下,这两名士兵隶属于第3军第1师3团17连,17连是昨天乘坐装甲列车进行侦察的那只部队,他们的身份已经核实无误!”

尼科和他的班长诚惶诚恐地向辰天敬了一个军礼。

“哦?你们昨天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的装甲列车呢?”辰天惊讶地看着他们,他们身上的军装已经变得泥泞不堪,通红的眼睛以及满脸的疲惫,看来是整夜赶路的结果。

班长掏出探长宝贵的纸片递给辰天,上面写着间断的几个词语:俄国重炮,衣着鲜明的骑兵,数量不详的步兵,俄军集结点,规模巨大,俄军数量不详,俄军侦察机。

几秒钟之后,一滴汗珠流过辰天的脸庞。

“这……这些都是你们在西面发现的?”

“是的,亲王殿下!我们的同伴已经全部牺牲了,不过感谢上帝,我们终于完成了任务!”班长的语气越来越弱,还没有说完便昏了过去。

“医疗兵!”辰天叫来医疗兵,经过简短的诊断,医疗并告诉他们班长只是虚弱过度昏过去而已。

“小伙子,你还能撑得住么?”辰天看着一旁的尼科,年轻人的脸色比他们班长略微好一些。

“报告亲王殿下,撑得住!”尼科咬牙挺起胸膛笔直地站在那里。

“很好!那你跟我到指挥室去,把你们昨天发现的情况在地图上给我标出来!”

十分钟以后,指挥室里面一片沉寂,辰天和其他参谋都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就在这时,向东侦察的飞机也发挥了迟到的报告:比亚韦斯托克以东75英里处发现装甲列车残骸,残骸被清理出铁轨,俄军已经将那段铁路修理好,随后有十几辆满载俄军士兵和大炮的列车向比亚韦斯托克方向开来;比亚韦斯托克东50英里处发现大股俄军部队正朝马修的第4军所在的蒙基一带运动,对方在树林中前进,具体数量不详;遭遇4架俄军侦察机,击落其中1架,其余逃窜。

“亲王殿下,现在我们怎么办?第4军已经从蒙基处发包抄西面俄军左翼,装甲军也开始包抄俄军右翼,第1军和第3军全部集中在比亚韦斯托克,而我们的北部又突然出现大量俄军……”霍夫曼立即在地图上最新发展态势标了出来。

“眼看我们就要围歼西面俄军了,这个时候居然出现这种情况,尽快查清楚东面俄军到底是哪里来的部队,还有,他们大约还要多久抵达比亚韦斯托克?”大好机会白白从手中溜走,辰天实在心有不甘。

“沿铁路而来的俄军在3小时到达我们东面,按照正常情况,他们还需要至少1小时进行展开,而且十几列火车一次最多只能运来3~4万部队,不过向蒙基运动的俄军情况就非常难估计了!”霍夫曼分析的和辰天所想的一样,打一个时间差,由少量部队拖住东面的俄军,主力部队先围歼西面的俄军,再回头来对付东面的俄军。

“好了,就这样办吧!命令马修的第4军留下一个师守卫蒙基,从驻扎在比亚韦斯托克的第3军中抽调1个师补充马修包抄俄军左翼的部队,第3军剩余两个师负责防守比亚韦斯托克东面的俄军,弗朗索瓦的第1军负责对付西面的俄军!另外,侦察机密切监视向蒙基运动的那只俄军部队!”辰天这时忽然有种运筹帷幄的感觉,或许,


状态提示:第四十三章 螳螂捕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