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穿越重生>请叫我威廉三世>第三十一章 两线作战

“101坦克团2营3连及202装甲团一部突袭雷夫河大桥西北6公里处俄军炮兵阵地成功,缴获76.2毫米野战炮15门、122毫米榴弹炮14门及部分弹药,俘获俄军炮兵55人!”

“101坦克团3营2连及202装甲团一部突袭雷夫河大桥西南6公里处俄军炮兵阵地成功,缴获122毫米榴弹炮21门及部分弹药,俘获俄军炮兵36人!”

“101坦克团1营及201装甲团突击雷夫河大桥西面8公里处俄军炮兵阵地成功,缴获76.2毫米野战炮17门、107毫米野战炮17门、122毫米榴弹炮19门、152毫米榴弹炮15门及部分弹药,俘获俄军炮兵304人!”

……

“以102坦克团为先锋的右翼攻击部队成功击破雷夫河大桥以北5公里长的俄军阵地,俘获俄军上万人!”

“以103坦克团为先锋的左翼攻击部队成功占据雷夫河大桥以南5公里长的俄军阵地,俘获俄军中将一名、少将三名及士兵数千!”

看着一份份战报,奥尔格终于松了一口气,随着10几个俄国炮兵阵地和300多门各式大炮落在自己手里,俄军炮火此时已经微弱了许多。

“奥尔格上校,您的装甲部队用突袭的方式夺取了俄军炮兵阵地,这对进攻部队来说无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但是我觉得为了谨慎起见,应该让他们炸毁那里的俄军大炮!毕竟俄国人还有大量骑兵部队,我想他们很快就会发起反击,如果那些大炮重新落入他们手里,又将给我们的进攻带来许多麻烦!”

说话的是马肯森将军,他在不久前也渡过了雷夫河,并将第二军的指挥部转移到奥尔格的装甲军临时指挥部里,这里距离战场更近,协同指挥也更加方便。

在炮火准备和装甲部队的帮助下,马肯森将近的步兵进攻俄军阵地时并没有遭到强烈的抵抗,倒是在俄国人那阵突然而猛烈的炮击中损失颇大。

“将军,这点您不用担心,我相信我的装甲部队可以击退俄国骑兵发起的反击!”奥尔格自信地笑了起来,接着用征询的口气问道:“我准备命令104、105坦克团以及205、302装甲团从雷夫河大桥出发,尽快增援占领各俄军炮兵阵地的坦克和部队。将军,您的步兵是否也一同前进?”

马肯森思索一会儿之后点头表示同意,接着他也向自己的部队下达了命令:“第一步兵师继续清理俄军在雷夫河西岸的阵地,第二、第三步兵师立即配合装甲部队向俄军纵深挺进!炮兵部队开始渡过雷夫河大桥,尽快在雷夫河西岸建立炮兵阵地!”

夜幕下,隐藏在雷夫河西岸田野和树林中的俄军溃兵发现周围一片发动机轰鸣和履带滚动的声音,他们并不知道此时有数百辆德军坦克和装甲车正如同甲虫一般在大片田野和一条条道路上前进着,数量更加庞大的卡车和步兵紧紧跟在它们后面徐徐推进。

“少尉,团部发来电报,后援部队还有一刻钟就能到达!”劳从炮塔中探出一个头,向正坐在炮塔外面抽烟的隆蒂里斯兴奋地报告道。

隆蒂里斯没有作声,他的眼睛一直盯着炮兵阵地地面,那里的一切都隐藏在黑暗之中,包括前出进行警戒的2号坦克。

在这种黑暗的环境中,听觉显得比视觉更加重要,因此2号坦克已经停下来并熄了火,车长将半个身体探出炮塔,驾驶员也打开前面的舱盖,就连车内的装填手和机枪手也在侧耳倾听着周围的一切。

几分钟之后,年轻的装填手好奇地问道:“车长,就算发现了俄国人,我们似乎也没有办法立即向连长报告啊!”

“虽然我们坦克上没有装发报机,所以一旦发现俄国人我们就开炮,那样连长他们就会知道了!”车长低下头向下面的装填手解释到。

“那样俄国人不就发现我们了吗?”装填手有些担心的样子。

“不用担心,我们可以一边撤退一边向俄国人射击!俄国人的步兵又追不上我们!” 车长觉得有些可笑,然而这个装填手看来是个天生的忧郁分子,他继续问道:

“那俄国人的大炮要是打中我们呢?”

“那我们就一同去天国报道好了!”车长话刚落音,远处便隐隐约约传来一些声音。

“马蹄声!”车长和驾驶员异口同声地小声喊道。

“不要紧张,我们再观察一会儿,随时准备发动坦克!”车长睁大双眼想要看清楚夜幕下面隐藏着什么,却只能听到越来越密集的马蹄声。

“前车灯准备打开,打开两秒之后关闭!”车长小声叮嘱着,当他觉得马蹄声就在前方不远的地方时,他下令打开车灯。

出现在2号坦克前方数百米处的,是黑压压一大群哥萨克骑兵,他们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对方的炮弹便已经在他们附近爆炸。随后,2号坦克轰鸣着开动起来,接着扭动笨拙的身躯转向朝后驶去,炮塔则迅速转向车尾,炮塔正面唯一的机枪开始朝俄国骑兵射击起来。

噢呜……

俄国骑兵发出狼嚎般的吼叫,战马开始奔跑,地面也轻微地震动起来。

远处的隆蒂里斯清楚地看到黑暗中一前一后出现的两片火光,随之而来轰嘣的爆炸声告诉他那是2号坦克射击的声音。

“他们一定是发现了俄国人!”隆蒂里斯用力按熄烟头,接着迅速坐进炮塔,坦克在尾部喷出一股轻烟之后发动起来,另外几辆坦克和装甲车也纷纷启动。

“排成横队!”隆蒂里斯作出手势后,后面的坦克和装甲车


状态提示:第三十一章 两线作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