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穿越重生>请叫我威廉三世>魔王 第二十四章 明争暗斗
帝国相当的待遇,就算不能达到德、奥的水平,那至少也不能低于40万吨。

在美国人提出自己的建议书之后,日本代表团副团长、海军部长斋藤实大摇大摆走上讲演台,“我大日本帝国的天皇陛下和政府内阁都非常重视此次海军会议,因此委托我大日本帝国海军部拟定了一份非常完善的建议书。我大日之中的事情,同时也希望德意志帝国能够用他们强大的海军维护欧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其次,奥匈帝国对于欧洲和平的意义也是非凡的,在战胜塞尔维亚和意大利之后,欧洲南部和地中海北部都在奥匈帝国的治理下日趋稳定,因此维持一支不少于45万吨的主力舰队是可以理解地;俄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国土毗邻波罗的海、巴伦支海、黑海、白令海、日本海和太平洋。守卫如此大的一片区域,拥有一支30万吨的大海军是有必要的;土耳其共和国在击败英法的战争中贡献颇多,而且拱卫着黑海与地中海的通道,因此海军规模维持在25万吨的水平并不会破坏周边局势的稳定;美利坚合众国向来拥有大西洋和太平洋两支舰队,向东眺望欧洲,向西隔海与亚洲观望,同时也是美洲地主要保护者,足以拥有一支和俄国海军等同地水上力量;至于我大日本帝国,由于肩负东亚、太平洋西部和中部以及印度洋东北部的防务,应具备一支具有强战斗力、高机动力的和平化海军!”

斋藤实说到这里已经是满面红光。而台下紧接着响起一片热烈地掌声。不用说也是来自日本代表团的。再看看其余各国代表,一个个意外甚至是鄙夷的看着台上的日本海军部长,宛如看到一个不知羞耻的自大狂一般。

“因此……”斋藤实一边示意日本代表团成员暂时停止鼓掌。一边提高音量,“大日本帝国海军本应维持一支不亚于德、奥海军的舰队,但是为了表示对世界和平的诚意,我国自愿将海军主力舰吨位减少到40万吨!”

台下又是一片掌声,40万吨,那可比美国人多出10万吨,意味着3-4艘一流的主力舰!

“40万吨,这是我国的生存线!”日本海军部长斋藤实再一次重申到。

辰天在自己的位置上暗自冷笑,他很清楚日本海军可以接受地底线,这得益于日本人尚不发达的通讯保密技术。海军会议召开之前,德美两国就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针对日本代表团的监听部门,两国最好的电报破译人员已经将东京发来的指示弄得一清二楚——在接连占领新加坡、马来西亚之后,日本政府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时间才能将两地的资源转为己用,从德国人那里租来的波利尼西亚群岛等一系列岛屿正改建成加煤站和供应点,尤其是建设中的塔希提港和要塞,这些耗去了日本政府原本就不宽裕地财政资金,因此东京的本意就是在有利的情况下避免与华盛顿的海军竞争,至于报废战舰。从俄国人那里缴获的战列舰基本上都到了退役边缘,一旦战事爆发,这些战舰大多只能用作耗费对方炮弹用。

此时的美国代表也是一个个纳闷的看着台上日本人,斋藤实的这份建议书简直可以用痴人说梦来形容!德、奥50万吨,那么这两个国家的代表团真是空跑一趟,因为他们的海军规模几乎不用改变;俄国30万吨,就算给他们更多的吨位也没用,众多周知俄国的经济实力也就那样,一年一艘新式主力舰还勉强,同时还不断有老旧的战舰退役,按照这个速度建立一支达到30万吨的大海军已经是十数年后的事情了。

“按照日本人的设想,5年或者10年之后,我们美国就不得不用30万吨的主力舰只来对抗日德俄联合舰队的40-50万吨主力舰,那样胜负还有悬念吗?”本森将军用鄙夷的语气对威尔逊总统说到,而威尔逊也是连连摇头:

“幸好德国人答应配合我们,否则日本人真的会凭借自己的优势在谈判桌上漫天要价!”

相比之下非常明显,除俄国无关痛痒之外,其余四国均更愿意接受德国代表团的建议书,这也正是德国和美国政府所希望看到的效果。

在六国海军代表团阐述了各自的建议书之后局势变得很明显——德国代表团的建议显得最为中肯,除了日本代表团之外,美、奥、俄、土均表示支持,因此大会首日就表决通过了后面的会议将以德国代表团的建议书为基础作进一步的讨论。

第一天会议结束之后,日本代表团成员显得很泄气,但以他们的性格来说是不会如此轻易屈服的。在当晚的宴会上,日本代表显得非常活跃,坐着轮椅的大隈重信和奥匈皇储攀谈许久,外交大臣加藤与俄国海军部长伊万上将相谈甚欢,斋藤实则凑到德国海军参谋长波尔元帅身旁,后来据波尔元帅回忆说,当时斋藤“不断从脑袋里搜出恭维的语句,还绘声绘色的讲着德日俄联合舰队是如何威风八面如何让美国驻菲律宾群岛的舰只胆战心惊,说着说着还不时发出让人厌恶的笑声!”

晚宴的热闹气氛依旧无法让辰天摆脱几天来心情低落的状态,倒是他的远方亲戚沙皇阿格列尼主动过来聊了几句,辰天也没有隐讳遇刺的事实。阿格列尼对此的反应并不强烈,也没有太多安慰的话语,只是叮嘱辰天今后要多多加强警惕。之后卡尔也过来问候,只是不冷不热的说起辰天遇刺的情况,然后假意惊讶和关切的说了一大通,辰天也懒得多跟他解释,两人简单的交谈不到5分钟便各自应酬去


状态提示:魔王 第二十四章 明争暗斗--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