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些话上辈子秦致远早就听得耳朵都起了茧子。
共和国很早就提出了这些口号,但因为积贫积弱的国力,等到真正重视的时候,已经是二十世纪末。
兰芳并没有提出过关于教育的任何口号,但兰芳对于教育的重视由来已久,早在科西嘉时期,秦致远就开始了教育这方面的准备工作,为兰芳的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当然了,当时的秦致远也并不是为了兰芳教育做准备,而是为了提高民国的教育水平做准备,只不过阴差阳错,这才有了兰芳现在的帝国大学。
和东京那个已经被抹去了“帝国”两个字的帝国大学不一样,兰芳帝国大学一开始的起点就很高,世界大战后,秦致远从欧洲搜刮了一大批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基本上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有些甚至是学科带头人,到了兰芳之后,不管这些科学家有没有任教经验,或者是帝国大学有没有相关学科,秦致远都让这些科学家到帝国大学挂个名。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帝国大学的师资力量看上去异常的强大,看看那些星光熠熠的名字吧,除了桑迪、米歇尔和隆氏兄弟都已经被大众熟知外,还有很多不为大众熟知的科技界大牛,比如弗里茨·哈伯。
弗里茨·哈伯是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弗里茨·哈伯是德国人,因为研发出来的毒气被用于战争在世界大战结束后被协约国追究责任,德国当时无法对弗里茨·哈伯提供保护,弗里茨·哈伯因此到了兰芳,在兰芳,弗里茨·哈伯得以重操旧业,并且在系主任。
马克斯·普朗克,这同样是位德国人,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马克斯·普朗克是一位和平主义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马克斯·普朗克的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先后去世,这让马克斯·普朗克无法面对德国的一切,于是马克斯·普朗克来到兰芳,现在是兰芳帝国大学物理系主任。
有同样经历的还有奥托·迈尔霍夫,这是去年的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
约翰尼斯·斯塔克,19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正是这些顶级的科技巨匠,成就了兰芳帝国大学的赫赫威名,兰芳帝国大学的学生目前只有八百多人,这八百多人中还有一小半是慕名而来的西方学生,真正的华人学生只有五百人。
但就是这五百人,将会成为兰芳科技界未来的顶梁柱。
虽然已经有了这么多的科技界大牛,但秦致远并不满足,在秦致远的名单上,还有一长串想要得到的名字,他们是爱因斯坦、尼古拉·特斯拉、奥本海默、费米、薛定谔、波尔等等等等。
好吧,其实有些人秦致远已经得到了,比如说薛定谔,他现在就在兰芳帝国大学物理系工作。不过或许是因为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薛定谔还没有机会和他的情人约会,因此还没有提出著名的“波动方程”。
不过这只是个时间问题,薛定谔虽然还没有展现出来应有的价值,但薛定谔有这个潜力,只要给薛定谔时间和信任,薛定谔肯定会给秦致远丰厚的回报。
时间,秦致远有的是,距离下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应该还有十几年,秦致远还有足够的时间做准备。
科学实验需要的金钱,秦致远也有,这个世界没有几个人比秦致远对科研的作用认识更深刻,秦致远对于科研的支持一向是不遗余力。
信任,秦致远同样有,或许帝国大学里还有很多人声名不彰,不过秦致远知道,这些人迟早会是站在科技界最顶端的那群人,所以秦致远会给他们充足的信任,同时还有适当的影响,让这些现在的科技界大牛或者是未来的科技界大牛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和兰芳帝国大学的生源构成一样,兰芳帝国大学的名声现在已经传遍全世界,全世界的科学家都知道在兰芳有这么一片科技界的净土,这里没有种族主义,没有政治打压,没有经济纷争,没有恶语中伤。在这里,哪怕是一位科学家每年要消耗掉上百万的资金而没有丝毫产出也不会被诟病,哪怕是一位科学家每年要休假十个月也不会被开除。
当然了,到目前为止,兰芳第国大学没有一年休十个月假期的科学家。
科学家的时间都是很宝贵的。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有了兰芳帝国大学这颗梧桐树,自然不愁没有凤凰上门。关键是兰芳帝国大学每天都在以“技术交流”的名义在全球范围内邀请科学家来兰芳帝国大学交流经验,兰芳帝国大学会报销被邀请者在交流期间的所有费用,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一块全包。
这对现在的科学家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科学家,听上去这是一个充满高大上的名词,这个名词天生就应该和优渥的待遇,丰厚的专利回报,设施完善的实验室联系起来,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比如尼古拉·特斯拉,这位到了二十一世纪才被世人熟知的顶级科技巨匠,现在的生活就颇为拮据。
一直以来,尼古拉·特斯拉这个名字是和爱迪生联系在一起的,尼古拉·特斯拉曾在爱迪生研究所里工作,因此研究出来的成果和爱迪生肯定会发生关系,而爱迪生虽然名义上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但他的人品实在是让人无语,尤其是当利益冲突出现的时候,爱迪生的表现甚至配不上“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