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刘驽直截了当地承认,“我与他已经水火不容。”
至于究竟为何“水火不容”,他并没有向五人言明。
五人皆是聪明人,也未再问,而是道:“大人,如今朝廷明面上虽说是由皇上当家,实则是……夔王殿下主……主持,你若是与他作对,恐怕还得三思!”
自古君君臣臣父父,皆是不容更改的规矩。五人说的这些话虽属事实,亦在情理之中,但说出口来仍显得有些大逆不道,是故有些支支吾吾。
刘驽微叹了口气,“若是夔王一意孤行,恐怕这朝廷也支撑不了多少时日,待黄巢大军进城,所有一切都结束了,眼下不论是谁掌管朝政,到时候又有何意义呢?”
他见五人没有回答,可看上去已是默认,于是又道:“为今之计,咱们须得尽快掌握这长安城内的态势,方能有机会与黄巢大军一决雌雄,因此必须尽快解决夔王的问题。你们这十个兄弟跟随我的日子已经不短了,可曾想过到底要着跟谁做事?”
五人心里明白,大人这是在逼他们表态,究竟是站在哪一边,一时间他们略有踌躇。
死一般的寂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时间过得甚慢,好似凝滞住了一般。
片刻后,五人相视一眼,齐齐拜倒在地,“卑职愿意效忠大人,还请大人不要嫌弃!”
刘驽忙将五人扶起,示意他们不必多礼,同时微微叹了口气,心里明白自己这种逼人当面表态的方式着实不怎么高明。
但凡是个聪明点的人,只要身处这种微妙而凶险的局势里,肯定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唯一令他感到些许安慰的是,五人犹豫的时间并不算太长,这说明他们心里还算是有他这个上司。
而他若想让这些人真正地跟随自己,方法其实只有一个,那便是彻底地战胜夔王。如此众人便会失去了骑墙的机会,只能万众一心地追随他抗击那城外的黄巢义军。
“城外的局势怎么样了?”他转而向五人问道。
“启禀大人,黄巢、王仙芝的大军仍在集结,将长安城包围了里三层外三层,连一只苍蝇都不肯放出去。”一名隐卫答道。
“这么说,他们还没有开始攻城?”刘驽皱着眉头问道。
“应该……是的。”这名隐卫答话时的语气有些不确定,他转而想到另外一件事情,于是赶紧禀报道:“大人,其实正如你所说,如今长安城里的内患远比外敌要来得猛烈,将来不等黄巢、王仙芝攻城,恐怕就要祸起萧墙呢!”
“哦,说说看?”刘驽敏锐地嗅到了对方话语里传出的危险气息。
“不知大人是否听说过铜马?”另一名隐卫问道,显然是同样明白其中内情。
“嗯,知道。铜马,本名田凤,太监田令孜的干儿子,对夔王忠心耿耿。”刘驽答道。
“那大人可知道这田凤已经叛出大内隐卫,逃离了长安城?”那隐卫接着问道。
“听说过一些,内情如何?”刘驽不禁想起自己在雍州城时听到的消息,那个在街头出现的盲眼长刀之人。
那名隐卫忙答道:“铜马本来极讲义气,据说此人曾经发誓要为了自己那些死去的兄弟而活,终身效忠于大内隐卫。怎奈此人后来与别人数次比武,都以落败告终。此人心性极其高傲,以至于私下里一直怪其义父和夔王不肯传授于他真正的精奥武功,心中怨气十分之大。我们听说,此人之所以选择离开长安,就想是要去江湖上学习一等一的武功。此人临走的时候偷走了夔王殿下的一本秘籍,名叫《人衣术》。殿下为此极为震怒,直骂此人不忠,说是如今的大内隐卫已经不堪重用,迟早要分崩离析。”
刘驽对夔王的那番牢骚话并不感兴趣,而是问道:“《人衣术》?你们的意思是铜马也学会了这等邪门功夫?”
“是的,此人既然有秘籍在手,即便现在不会,将来也怕也是会的。”这些大内隐卫皆是在夔王的熏陶下为官数十年,对夔王的这门邪功早已无比熟悉,“不瞒大人说,几十年来,夔王殿下便是依仗这门‘人衣术’,在我们面前至少换过数十种不同的模样。铜马若是练会了这门武功,恐怕将来在江湖上谁也找不到他。他想变成谁,那就是谁,不会有哪怕一点点的破绽。”
刘驽听后突然想起另一个问题,“你们都认为铜马学会人衣术后会非常难找,那么你们平时又是怎么辨别夔王真人的?”
五名隐卫听后面面相觑,最终决定和盘说出,“启禀大人,夔王殿下有一枚用古玉制成的佩符,式样十分独特,上书‘天降魁华’四个篆字。他若想向我们这些人亮明自己的身份,那自会出示这枚玉符,而我们这些人则见符如见人。”
“原来如此。”刘驽略略点头。
“大人还是要小心,而今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各有依附。这些人没有几个是值得信任的。有的人为了将来能在城破之日保全家小,早已在和城外的黄巢、王仙芝暗通款曲。而另有一些人则效忠于夔王,恐怕无法为大人所用。”五人忧心忡忡,不忘提醒刘驽。
“嗯,但总有一些人是有大胸怀,知道为国为民的,我需要的只是这些人。”刘驽叹道。
“此事恐怕得大人自己想办法,我们这些人只会捉人办案,至于其他的则一窍不通,恐怕帮不了大人。”五人说话倒也直爽。
“嗯,我明白。你们已经劳累了一天一夜,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