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乱唐悍匪>第十三章 吐谷浑杂兵

黄花堆,后世也称之为黄花岭或者黄花梁,是大同盆地里的整块平原上突起的几个小山。

古时候北方游牧民族从张家口方向向南入侵,经过云州(也就是后世的大同)后,继续前进的话,就需要选择从东侧还是西侧来绕行黄花堆。

整个黄花堆东西南北各二十里,东侧是应州,西侧是寰州。

何平他们这支丁辰步卒营渡过黄水河后,第三天中午才到达寰州。

这一带属于雁门关以外的关外战场,中原历朝在此设立的云应寰朔四座城市,都是为了驻扎兵力,将这里作为抵抗草原游牧民族入侵的第一线战场。

唐朝时期主要的敌人是突厥人,而近百年来轮到了契丹兴起,也就是后来历史上著名的大辽王朝。早在唐朝的时候,当地政府就已经将所有的本地居民都迁往后方的朔州,挺在前面的云应寰三座城市除了兵营以外,只有少量的边贸商人和一些少数民族的流民在此苟且营生。

寰州最近一次被契丹掠劫是六年前(西元960年),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第三子耶律李胡跑进来杀了一通,攻陷寰州,掠走了大量的人员物资,这使得寰州更加凋零破败。

因为不算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要点,寰州城池其实很小,城墙是用土沙砌成的,只有三米来高,看上去很不牢靠,朝北的方向甚至还有两个塌掉的大缺口,一直没人去修补。城里的建筑物破破烂烂,基本没有那座房子是完好无损的。

城里只有几百名的老弱病残的吐谷浑族流民,和一支不到五百人的杂兵。

何平原本已经很看不上自己所在的这支后唐军队了,但是与寰州里的杂兵相比,这支唐兵居然还算是军容整齐,武器先进的。

“你们两个是带头的?”黄强校尉厌恶地看着眼前两个身穿吐谷浑装束的男人。

这两人是寰州杂兵的头目,矮矮瘦瘦,脸色黑得像涂了碳似的,身上的衣服也是用各种碎布拼出来的,根本看不出颜色和材质,隔着老远都闻到他俩身上传来的阵阵恶臭,好像几十年没洗澡的样子。

两个小矮子咕噜咕噜说了一通,黄校尉没听懂,转头看向何平。

何平之前已经自报入伍前是应州附近的人士,黄校尉认为他可能懂得吐谷浑的语言。当然,对于曾经的修士来说,语言从来就不是一个问题。

“大人,他们说他们是本地民团,由朔州的商户出饷,在此镇守寰州。”何平翻译道。

就这些瘦的跟蚱蜢似的土鳖,还镇守寰州?

黄强的眉头皱了起来。

守在寰州里面纯属找死,要是被人围上了,就算没有被攻破,也会饿死或者吓死的。

“大人,不如我们前行五里,那里有个地方叫金沙滩,那里的地形可比这孤零零的寰州城安全的多,进可利用金沙滩的狭窄地形建立防御,如果敌军势大,我们也可退入黄花堆,只要上了山,骑兵是不会追上来的。”

何平是知道金沙滩的地形的,便以熟卖熟,以本地人的身份提出了建议。

黄勇点了点头,由那两个杂兵头目带路,离开寰州城,带着丁辰营的一千名官兵和那五百名寰州杂兵,继续向北走了小半个时辰,来到了金沙滩。

金沙滩是一条宽度大约有一里地左右的平坦狭窄的湖边通道,风景倒是不错,西边是一个大湖,微风吹拂,在这个炎热的夏季里让人格外的凉爽。东边就是黄花堆的斜坡,山上覆盖着大片的杂草和无数的黄色小花,在太阳底下郁郁葱葱,色彩斑斓。

如果有大军准备从黄花堆西侧通过,金沙滩是必经之路。

山坡和大湖之间的通道上,有两条不知什么时候建起来的半米左右高的土墙横在路上,只是这两道土墙到处都是缺口,作为步战防御基本没有太大的用处,但是对付大队骑兵冲锋和突袭的话,还是能减缓骑兵冲锋速度的。

如果契丹人大部队过来,主力部队估计会走应州那边,从寰州这边过来的敌军大概只是来掠劫或者侦察的,人数应该不会太多。而且契丹人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快速通过扬武谷前往太原去营救石敬瑭,不会在这里纠缠很久。

“赵平!”

“在,大人。”

“这些杂兵归你管了,你带着他们沿土墙建防御。其他人跟我上山,在山坡上驻扎建营,两边形成犄角阵势。”

“敌军来了怎么打?”

“你们带着杂兵先顶住,我们从山坡上杀下来,两边夹击!”

何平领命,转头指着其中一名杂兵头目说道:

“这里马上要打大仗了,你带一百兵回去,将城中的老百姓全部迁去朔州,城中不许留下任何人畜和吃的东西。”

寰州城里的老百姓其实也都是吐谷浑人,跟这些杂兵都是一个部落的,看到长官让他们在战前逃命,自然感激,那杂兵头目连忙领命离去。

何平转过头,问另一个吐谷浑头目: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阿钵,大人。”

“嗯,阿钵,你就留下来跟我们一起打仗吧。”

看到阿钵一脸恐惧的神色,何平板起了脸,没有理他,转身离去。

“李超,你过来。”何平又唤过乙字队里的其中一名伙长,“你从这些杂兵里挑三十个壮实点的人出来,补充我们乙字队。”

“还有你,葛松。”何平指着另一名伙长下令,“你带着其他杂兵去挖坑。”

挖坑就是在地面上挖出几


状态提示:第十三章 吐谷浑杂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