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海商>第十三章 敌袭(一)

远处开花弹的声音一阵强过一阵,看来金乡军水师动真格的了。晏世轮扔掉身上的薄毯子,举目向远处望去。现在的天已经黑透了,但是约十海里之外,却被炮火映的通红发亮,遇到了什么样的敌人,战况如此热烈?

晏世轮将头转向一旁的瞭望口,负责并报军情的职守立即来报,“大人,从千里眼当中可以看到,前方‘平倭’级战船和武装战船,正遭遇不明身份的敌人袭击,此刻正在炮火回应,观敌之队伍,尽是苍山铁、竹筏船,而且观敌之旗舰,此定为倭寇‘铃木次郎’铃木次郎的倭寇船队,只是,在更远处有三艘盖伦战船,看不清是和旗号,另有五艘福船、五艘蜈蚣船,打着大明东南水师的旗号,也在一旁观战,小的实在看不清其意图”

听着这个职守官的汇报,有理有据有分析,人才啊?晏世轮甚至没有去仔细分析他说的内容,而是直接道:“汝何人也?何时加入我金乡水师?”

听见被大人所关注,这位职守的金乡军水师什长立即站直身姿,挺胸抬头收腹,行了个标准的金乡军军礼(宁凤晨仿前世无敌军的军礼而制定),随后中气十足的大声吼道:“小的姜贵帆,金乡军二级工民,半年前从福建逃到基隆,受宁大人眷顾,授我军户,小的感激不尽!”姜贵帆是发自内心的感激,没有晏世轮的金乡军,没有宁凤晨的赏识,自己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顿顿吃饱不说,还能再次上到海船出战,还是这么气魄的大船!

“哦?凤晨,不光是姜兄弟,其余船上七百余众,是如何聚拢在一起的啊?”晏世轮若有所思道,因为此时他用意不在闲扯,而是情况复杂到了超出他预期的情况,前边倭寇已经和金乡军接战了,而自己的“平倭”战船上,可是既挂着金乡军战船旗,又悬着大明的飞龙旗和飞豹旗,而且早在最初定下战船旗的时候,就到福州水师衙门报备了啊,这大明水师什么意图?按兵不动?按理说,自己金乡卫千户,领军也应该算是东南水师的,不能见死不救吧?还有那几艘盖伦船,这里马上就要见到琉球海岸线了,哪国的人吃饱了撑的跑这来赶海来了,从他们炮口朝向金乡军船队的样子,就似敌非友。所以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楚,这些船上的水师队伍,都什么来头,忠诚度如何?如果是我金乡军垦民出身,必定死忠于自己,若是海寇出身,则此行危矣,所以故有此问。

宁凤晨听到这里,越众而出,把“十二金刚”中的一个黑番挤的龇牙咧嘴,随后道:“六哥,都是可靠的兄弟,有些是金乡军垦民,有些是东南沿海逃难过来的,绝对可靠,而且大部分人身份都是sān_jí平民或是一级公民,只有这个姜贵帆比较争气,我看他是个可造之才,才特批他二级公民的”其实,这些人的到来,与倭寇犯台不无关系,倭寇的滔天罪行,给台湾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被激愤的台湾人民纷纷组织起来,进行抗倭的自卫斗争。这其中,就包括了”基隆英雄”宁凤晨率领的“金乡军”,而且与其他明军配合,多次打败倭寇。

当时,明朝将士大多是没有战斗力的老弱病残,军队装备也破旧不堪,士兵的盔甲都是用纸片缀成的,行军打仗连营帐也没有,只好在路边的旅馆里投宿。军粮奇缺,使得将士们长期吃不饱肚子。这样一来,谁还愿打仗?一个冬天一过,泉州海防手下的人都跑得差不多了。然而此时宁凤晨本着至高无上的民族同情心,收留了大部分水师队伍,而且从晏世轮离开台湾后,宁凤晨就一直在想改编水师军队,建立一支勇猛善战的新军。宁凤晨认为,身体壮实,皮肤像泥土一样黝黑的农民、渔人才是最理想的水师兵士;一次,宁凤晨在去匠器厂时,路过一个垦区,正好那里发生了一场械斗,一方是五大三粗的垦民,一边是黑如泥鳅的本地渔民,鱼叉、棍棒上下翻飞,不少人被打得头破血流,但没有一个求饶的。宁凤晨勒住四轮马车的马缰,正想上前阻拦,忽然灵机一动:这不是选兵的最好机会吗?那些械斗的垦民、渔民见来了个大官,一起围上来向他告状,七嘴八舌,乱纷纷的。宁凤晨这才得知,他们是为争夺从倭寇手中夺回的战利品而发生争执的,一方说那堆衣物是倭寇从他们那里抢的,一方说是从他们渔船上掳的。争论不下,只好动武了。

宁凤晨听了,不禁哈哈大笑:“你们哪,都不想想,万一倭寇真的打过来,这样东西一样都不存在了,你们还争什么呢?眼下,咱们基隆、淡水两地,应该万众一心,对付倭寇呀!”宁凤晨趁机向大家说起倭寇在沿海的兽行,激起在场人的愤慨。有个叫姜贵帆的年轻人,拨开众人走到宁凤晨的面前,大声道:“将军,让我参加你们的队伍吧,我要跟着你去杀尽倭寇!”话音刚落,又有几个小伙子站了出来,“将军,收下我吧!”“还有我,收下我吧!”一只只手臂高高地举起,一声声呼喊动人心魄,宁凤晨更是激动万分,当场收下参加械斗的上百个年轻后生,把他们带回军中,按照金乡军军制,什人为一班,四班为一排,并按照金乡军水师训练操典进行训练。有一次出海训练,宁凤晨乘船到大海上巡视,见远处的海面上有只小船,忽起忽落,随波漂流。宁凤晨感到惊诧,难道这是一艘无人驾驶的船?船长说:“宁将军,靠上去看看。”宁凤晨把手一摆:“且慢!”他吃


状态提示:第十三章 敌袭(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