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海商>第三十四章 进京(三)
座磨坊,到十二世纪发展到六十座,而到十三世纪早期接近两百座。在中世纪的欧洲,这样的粮食加工业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一些地方甚至属于支柱产业。这一时期,水力机械也在漂染布料、冶炼鼓风和锯木等方面得到应用。就是看到了水力机械的好处,晏世轮才大力的进行发展和应用。

按照西方学者的观点,自十世纪开始的两三百年间,是欧洲水力机械发展迅速、在生产劳动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时期。然而,许多人特别是许多西方人并不知道,就是在这一时期,在遥远的中国,水力机械的发展水平一点都不比欧洲逊色,甚至取得了许多远远超越欧洲的成就。十到十四世纪是中国的明、元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水力机械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金属冶炼、纺织以及天文仪器制造等方面。按照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这一时期的农业水力机械有用于灌溉的水车,有用于粮食加工的水磨、水碾、水碓,还有组合巧妙、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水轮三事”,以及用一个水轮带动九盘水磨、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的“九转连磨”。成书于公元一三一三年的《王祯农书》,不仅介绍了这些水力机械的名称、功能和工作原理,而且绘制了机械图,使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这些古代水力机械的形制和工作状况。据文献记载,北明时期曾专门设置水力机械的管理机构——水磨务。公元九七零年,首都汴京的水磨务有两名监官、两百名工匠;北明元丰年间,有人还制订过在汴河上设置水磨百盘的计划,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水力机械不仅普及,而且管理规范。

应用于金属冶炼鼓风的水排,巧妙地把旋转运动转变为往复运动,被西方学者看作是曲柄连杆机构的最早发明。应用于纺织业的水转大纺车,效率比四百多年后的大明水力纺织机械高出数倍。更加值得称道的是建成于公元一零八九年的水运仪象台,根据明代文献《新仪象法要》的记载,这座大型水力天文机械不仅实现了天文观测、天象演示和计时报时等多种功能,在精密传动机构、自动控制机构等方面具有领先于世的发明创造,代表了当时机械设计和制造的最高水平。

明元时期被科学史研究者认为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中国古代水力机械同样在这一时期取得了许多辉煌成就,但遗憾的是,这些成就没能延续下去。蕴含了古代中国人杰出智慧的水运仪象台、水转大纺车等伟大的水力机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静静地消失了,只留下历史文献中的一些记载。与之不同的是,中世纪欧洲水力机械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带动了欧洲其他类型机械的发展,产生了被称为“现代意义的机械师”的机械修理工匠和专业行会,形成了机械发明创造和推广应用的传统。这一传统在欧洲孕育和传承,使得机械这一生产工具在18世纪后期开始的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工业革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纺纱机、蒸汽机、火车和轮船等在生产中发明出来并得到不断改进的新型机械,推动着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使英、法、德、美等西方国家的生产能力提升了几十倍、上百倍,迅速超越了曾经领先的中国。而曾经辉煌的水力机械则被更加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新型动力机械——蒸汽机所取代,成功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比较一下古代欧洲和古代中国水力机械的发展、应用和影响,其中的道理发人深思。

所以现在的金乡所,到处可以见到这种“水转大纺车“,其纺织的效率,远远高于此时的大明水力纺织机械,所以此时的金乡所,以小小的一个卫所,出产的纺织品数量竟高于整个浙江省两倍还多。金乡民富,可见一斑。


状态提示:第三十四章 进京(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