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方向看去,这把刀带着乌黑的光泽,煞气内敛,显然是上了年头的古件,不过可惜的是我不懂古董,也只能从菜刀的角度去分析这把刀的来历和好处。
可平心而论,这把刀的样子,我这辈子就从来没见过。
众人看去,只见这把刀两只手掌大小,大体上成长方形状,刀体漆黑,刀脊微凸,刚性十足,刀刃有“月牙弧”,可如果在仔细看的话,又会发现这刀的刃口并不是齐刷刷的一条弧线,而是由无数的细小“锯齿”构成的。
那些无数的小锯齿排列整齐,绝不是磨损造成的,它们就如鲨鱼的牙一般交错有序,暗藏寒光,多看一会儿甚至还感觉心惊肉跳。
这种型制的刀,我真的头一回见。从这把刀上,我看不出这菜刀的流派产地来。
甚至我感觉……它更像是一只兵器而不是菜刀。
抛开“特种刀具”不谈,我知道中国菜刀这个东西,从形制上说无外乎“桑刀”,“斩骨刀”,“文武刀”等几种“大样”,古来虽有些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
可这把“鲨鱼刀”的型制,我居然一句也说不上来,不但说不上来,而且从没见识过。
故而,我不由的请教师叔赵海鲲道:“师叔,这种是什么刀呀!以前没见过呀!”
赵海鲲见我不懂,正欲回答,却被早立在一旁的雷仁抢了先机。
雷仁借着机会,一脸鄙视的“教育”我道:“厨子的菜刀的确只有那么几种‘大样’,可要从产地上细分,数得上的老字号和好刀匠却有许多。”
刀匠多,“亚种”自然也多。
在这些著名的民用刀号中,叫的响的“字号”非常之多,仅菜刀而论,就有阴江十八子的“文武平背刀”,北京刀顺厂的“夹钢黑铁刀”,武汉曹正兴的“三钢四口刀”等七八个响当当的老字品牌。
在每一个百年刀行的背后,都有许多故事传承和刀匠艺人,因为这些刀匠是活人,所以往往别列拿捏非常灵活,会根据地域特点和饮食习惯的不同,对制刀的工艺进行改进。
他们这一改进,也就从五种基本刀形中衍生出了许多特殊的刀形“亚种”来。
说至此,雷仁给我举例说道:“比如湖北曹正兴的‘三刚四口刀’,起初在武汉卖的并不好。无奈中,曹家人深入市场调研了一番,才从中找到原因。”
调查之后,曹家才发现,湖北人爱辣食汤,在当地,家家都有正餐前后喝“猪牛骨头汤”的生活习俗。
而当时,曹正兴的刀具厂主要生产的是“真刃桑刀”,这玩意是用来切菜的,切骨头根本就切不动,切不动骨头,自然就喝不成汤,那还谈什么销路。
于是曹家便另辟蹊径,在普通桑刀的基础上,旋而研制出了独特的前薄后厚,前切后砍,切砍兼用的“锥形板式刀”。
这刀处理起骨头来游刃有余,又兼顾切菜的功能,所以很受欢迎,借着武汉九省要冲的地位一举成名,远销大江南北,从而在晚清时节,于中国刀具市场上确立了“北有王麻子,中有曹正兴,南有张小泉”的市场格局。
说完之后,这雷仁还不忘“批评”我道:“你们这些年轻人,见识太短,得加强学习呀!”
说实话,没人问他这么多,我也只是想知道赵家这把御赐菜刀是什么来历,他给我闲扯这么多。有点打压我的意思。
故而,我不耐烦的告诉他道:“您说的这些我都略懂,其实您就告诉我这把刀为什么这么怪,长得跟鲨鱼一样就成。”
“呵呵!这还不简单么?~”雷仁自鸣得意,一字一顿的告诉我道:“这把刀兼顾另一个功能,那就是杀人!”
“杀人?”众人齐惊!
“杀人!”赵海鲲微微点头道:“这把菜刀叫‘鲨头锯’。是古代军队里的行军厨具。”
随后,赵海鲲把这把“鲨鱼刀”中的奥秘告诉了我。
原来,在古时候天下不太平,行军打仗,造反暴动什么的都是家常便饭,也因为那种大背景,几乎每一个做饭的厨子都刀不离身,刀可以自卫,也可以谋生,最重要的是除了变态的元朝以外,菜刀这东西不是管制刀具,带着也不会有人找麻烦。
可在军队中的厨子,菜刀却不是这么简单了。
在军队里,菜刀也有防身的功能,而且菜刀型制短小,容易为歹人私藏,暗杀将领,故而对它的“监管”反而比一般的长兵器管制要严。
明代时,这种管理甚至形成了体制,专刀专人,专人专用,还有编号,厨子不能离身,不能转借,如果丢了刀,还要杖刑的,如果有人拿丢失的菜刀杀了人,则军厨一律同罪。
况且,军队的伙食条件远比地方要差,因此菜刀往往讲究个“多功能”性,除了做菜做饭以外,军厨还经常拿他们劈柴烧火,开路搭桥,着急了,还要拿出去砍人杀敌的。
也因此,那个时候的厨子菜刀经常断刃嘣口,时间长了,他们就总结出了经验,让军中铁匠制作出了这种可以用来杀人,半刀似锯的“鲨鱼刀”来,时人称作“鲨头锯”。
也因为这把菜刀兼备兵器的功能,当年叱咤鲁南的赵青山才会把他当作兵器,甚至像用斧子一般,拿它以力凿船,杀鬼退魔。
经过赵海鲲的解释,我对这把刀的疑问豁然开朗。
不由自主的,我带着厨子的眼力,又审视了这刀一遍。
此时,刀在赵海鲲手里,他把刀挥手递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