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北美大唐>909 低地战役(一)

数十架大唐空军轰炸机空袭了在莱茵河畔,杜伊斯堡附近集结的德军部队。其实德军的准备不可谓不充分,德国人早已预料到制空权很难维持,陆军装备了数量可以说是奇高的防空武器。德国人不仅仿造大唐的自行高炮制造出了闪电球式自行高炮,能够跟随机械化部队前进,而且在各级部队都装备了口径不同的高炮群。

大唐空军轰炸的德军所部,至少有二百多门不同口径的高炮向天,被唐军也重视的包括88口径既能打飞机又能打坦克的高射炮,德国人自己的代号是flak88,推及到欧盟全军的统一代号为m88。

可是.8型高炮作为德军数量最多的大口径防空炮,有效射高仅有万米左右,而大唐空军无论轰炸机还是战斗机的实用升限都超过这个数字二千米以上。携带12吨弹药轰-6战术轰炸机采用复合挂架,虽然仅有六个挂架,但是携带数量不少的对地武器。作为速度高、飞行成本又低、建造数量大的主要轰炸机平台,轰-6是完全制导武器化的,其使用的航弹主要是激光制导和电视制导的型号,以500kg以上的为主,如果对付大型坚固目标,有可能直接携带2吨重的超级炸弹。

大唐的制导炸弹基本上都是用以前的铁炸弹改来的,所以成本也比较低。这些制导炸弹的运行射程基本都在12公里以上,这也基本是欧洲军队高射武器能够触及的极限了。

而德军的防空火炮的射速也不尽如人意,小口径的达到每分钟上百,大口径在每分钟十几发,这种弹幕构成还是对于高速飞行的战机而言,有些稀薄了。

所以基本无论如何,德国人设置的密集防空火力,都不能有效地杀伤大唐空军的轰炸机和战斗机。

对付德军,大唐空军也没有客气,背叛者是不招人喜欢的。至少6枚2吨重的超级炸弹被投下,这些炸弹都是云爆弹,当在地面上空爆开的时候,可怕的火焰吞噬了地面上大片的德军士兵,空气被瞬间消耗,数百人处于窒息之中。而更可怕的是,大量的火焰开始在地面蔓延,火灾波及了周边的村庄和城镇,原本没有丝毫准备的当地居民,成了最无辜的受害者。

然而这就是战争。

德军有着良好的组织性,不过在猛烈的轰炸中也十分艰难,在开阔的平原地区,德军并没有什么防空设施,关键德军本来就是集结,也不可能在什么防空洞集结,所以受损比较严重。

最让德军恐慌的是,大唐空军的轰炸准头实在太高,唐军轰炸的基本上都是德军的临时营房、油料仓库和车库等重要部位,空旷的操场上一颗炸弹都没有落下来。德军士兵不由叫道:“大唐空军的炸弹都长眼睛了!”

从某些程度来说,也确实是这么回事。

无目的地胡乱逃跑,躲避炸弹,也不是什么有效果的事情,有些军官组织士兵卧倒,甚至还有跳到河里去的,多少能有些效果,但是趴在建筑物或者帐篷里不出来,那显然就是最愚蠢的选择了。

这场轰炸,大唐空军造成了德军近7000人的伤亡,轰炸更是导致了周边的居民有超过四千人的死伤,大片房屋被毁,上万人无家可归。

德国政府对此更是极为愤怒,总统马恩斯发表讲话称,大唐主动地挑起对欧洲国家的战争,是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表现,为全世界的正义人士所不容。德国不会束手就擒,德意志人将会为了自己的荣誉和国家奋战到底。

由于大唐空军的空袭不仅大量杀伤德军士兵,更是对平民造成了极大的杀伤,有心的德国媒体故意将这些影像和新闻资料传播出去,造成了德国人乃至欧洲人的极大愤怒。原本德国人对大唐还比较友好,毕竟德国的建立跟大唐分不开关系。不过随着德国与大唐的渐行渐远,媒体的有意分化,德国人开始越来越对大唐的一些“霸道”行为感到不满,加之德国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抬头,更让德国人不喜大唐。这次大唐对德国的“偷袭”,还造成了大量无辜平民的死伤,更是让德国人彻底被点燃。战争和惩戒之声不绝于耳。

马恩斯执政德国二十年,在国内声望巨大,而且他还很有经验。马恩斯在第一时间,就宣布德国进入全国动员的状态,他不认为随便派出点军队打打仗就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德国必须孤注一掷,投入所有可以投入的筹码,才有可能获取最终的胜利。

另一边法国的情况也是类似的,欧洲各主要国家有关于战争突然爆发的紧急预案,其中全国动员,集中力量是必备选项。法军也遭到了大唐空军的打击,损失不小。不过驻扎比利时和荷兰的大唐空军的规模毕竟是有限的,只能发动战役型的攻击,无法全面地打击法德两大国。

唐军也有自己的麻烦,虽然比利时这时候选择置身事外,让唐欧双方在自己的土地上打,自己组织民众开始避难甚至离开本国。而荷兰却已经是摆明车马地要跟大唐作对了,大唐必须完全保证能够控制军事基地群的安全。

大唐陆军第3师在接到命令之后,向荷兰军队发动攻击。而这场战斗并没有预想中那样变成一场突袭,荷军枕戈待旦,也算是准备得相当充分。唐军的强击机机群首先进行战场空中火力密接支援,大唐炮兵也跟着打了一波,荷军承受了打击之后并没有彻底崩溃,而是依托防御体系负隅顽抗。

唐军第三师的机械化部队登场,荷军的坦克部队也开入战场进行迎击


状态提示:909 低地战役(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