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戏迷民国>大结局(下)
思夜想的那两个字——简亦,才发现自己如同中了罂粟毒瘾那般,想他想得几近发疯。

网页上关于简亦的资料记载得很少,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下他是如何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于家族方面,记载的就更为简洁明了,只用8个字“早年丧妻,终身未娶”来带过。

花听不死心地继续搜索,终于在一些较为冷门的新闻网页中找到了关于他的零星片段。

那是1945年抗战胜利的那一天,记者对简亦的一篇采访报道。

图中泛黄的报纸页面上,简亦面目模糊,只依稀辨得清脸部轮廓,记者问他,对于抗战胜利有什么看法?

简亦这小子还是一贯的老不正经,答非所问地道:我说我早就知道这一天会胜利,你信不信呢?曾经我也不相信,但是有一个女孩信誓旦旦地跟我说,要我一定要活到1945年8月15号的这一天,我想说……我活到了,可她却不在了。

估计记者也觉得挺纳闷的吧,也就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下去了。

后面一个问题,是关于简亦的婚事。

记者问他有打算再婚吗?(估计是个花痴记者)

这小子的回答却教她泪流满面。

他说,我在等一个人。

而这正是花听在离开前许给他的一句空头承诺。

他说,我始终相信她会回来,我等她。

我等她……

花听趴在电脑前,哭得不能自已。

简亦,你这一等,是不是就是一生?

***

经历了差不多一百年的光阴打磨,上海早已不复当初民国时期的模样,整座城市发生了几乎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租界区的建筑千百年长存,但风景再也不似旧年。

她去到过去的“徐汇租界区”,发现这里是所有故地中保存得最好的一个地方,基本上维持了当年的面貌不变。

因为两百多座民国时期风格各异的花园洋房,在历经战乱后大部分依然完好留存于世,使得这片街区成为了近现代建筑之样本。而上海市政府在改造徐汇公馆区时,也一直以维持原貌为主,最大限度的还原了民国风。

花听如愿以偿地找到了当初她和简亦短暂居住过的简公馆。简公馆的总建筑面积曾经超过700平方米,共有两栋楼房一处平房,可是如今只剩下迎院门的一幢两层西式楼房。

现在的简公馆已经变身为“上海抗战纪念馆”对外开放,花听毫不犹豫地进去参观。

客厅里的壁炉、沙发都还保持着它最原始的样子,只是壁炉上方的两张16开大小的结婚照不见了;花听站在壁炉前,抬头呆呆地仰望着这面空荡荡的墙壁,卯足了劲儿憋住了眼泪,她可以想的到,照片定是跟着简亦的遗体一起下了葬……

而关于她这位曾经红极一时的“简夫人”,历史上的记载却是少之甚少,她压根儿就搜索不到,只在一篇较为冷门的史事资料中,看到过关于江湖大佬白起鸿的独女记载,好像说是早年在家中死于意外……

可能,她根本就不存在于那段历史吧……

又或者,那段长达六年的民国经历,不过是她黄粱一梦,本就不曾发生……

她慢慢地踱着步,细致而缓慢地观察着屋子里的陈设,最后在一张被铺上雪白桌布的餐桌前坐下。

她恍惚觉得,好像下一秒,简亦就会从厨房端着两盘热气腾腾的红烧排骨出来,并得意洋洋对你魂牵梦绕赞不绝口啊!”

她吸了吸鼻涕,努力憋回了一箩筐的眼泪,一晃脑袋,竟又是一番错觉,仿佛听见了简亦从楼梯上下来的脚步声,不紧不慢的,以跳跃的模式“蹬、蹬、蹬”地跑向她,她终于控制不住,趴在餐桌前哭了起来。

我那么想念你,简亦。

我该怎么办?

你教我在这个本属于我自己的年代,该如何勇敢地生活下去?

我想和你去北平,哪怕是过枪林弹雨的日子,我要和你一起迎接1945年8月15号的到来,我想往后的余生,都要和你一起并肩度过。

可是我该怎么办?

也不知道趴餐桌上哭了多久,离开的时候,花听在庭院花园前停下了脚步;庭院的这座小花园跟那时候一样种满了月季花。每当四月春暖,花开成海,满园的深红浅白吐露芬芳。黄昏的夕阳洒下一片淡金色斜晖时,她独自一人走在花园小径,遥想八十年前,简公馆的春*色也是同样的明媚鲜妍,眉目间便是一片深深的惘然。

她忽然想起了宝山庙,那晚她让简亦将金色怀表埋在了宝山庙的那颗百年槐树下。

擦干眼泪,她拦了辆的士,迫不及待地奔向目的地。

并向庙里的老师傅借了一把铁铲来,在一双双讶异的目光注视下,她奋力铲开了槐树周围的一圈泥巴土。

考虑到她这个懒人的力气,简亦埋的不深,出现在视野内的,是一个深棕色的小木盒。

她颤抖着一双手将小木盒打开,映入眼帘的竟是一张有些泛黄的黑白老相片。

照片上的两个人温柔浅笑,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

那日的春风也如这样凝固的黑白相片一般,简亦一身西服款款,长身玉立,略抬了眉头,绽开一个飞扬洒脱的笑容。

她还记得拍照那天,简亦说的那番话,他说:“我也不知道花妹妹什么时候会回去,想和你拍张婚纱照以外的照片,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吧?”

状态提示:大结局(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