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四十五年往事如烟>34 好胜的婆母

在婆家住久了,接触的人也多了,从每个人的谈话中,终于证实了自己的感觉:婆母不是普通的家庭妇女,她不只在为人处世上显示出强势,而且特别好脸,属于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那类人,大概她的认识世界里,人活着就是要争强好胜,用古话说就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那时大伯哥已经从内蒙回到家,他有时会回到家,从他们夫妻的言谈举止让人很容易就发现,他们对婆母颇多微词,言外之意自然是婆母的事多、总爱没事找事。

用他们儿子——婆母带大的大孙子的话说:“我奶奶事太多,要不然我妈和我爸不会离婚。”这孩子是婆母一手带大的,说这话的时候他已经是二十多岁成了家的人,我虽然感到震惊却并不感到意外。

每每邻居来串门,婆母虽然周到热情的接待,稍有言语不和她就会撂下脸子,那种不悦、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表情,任我这种不会看人脸色的人也能看懂,而且这种情况屡屡发生。

许多事情是我这种智商的人无法理解的,比如,有人在街上靠近她家这侧烧了纸那绝对打破她的底线,她会理直气壮的制止,人走后,要在很长的时间里,被婆母从祖宗一路问候到他家的所有成员。

婆母有个最大的特征,那就是:别人有的东西她必须得有,要是没有她食不甘味睡不安宁。

刚开始自己不知道。婆母经常念叨谁的什么东西如何好,自己也想要,一直没碰到,于是,自己开始留意,一旦碰到她想要的东西就直接买下。记得有一次她想要一个折叠的椅子,说是拿着方便,“吃过晚饭拿到外面一坐可方便了。”

那是在沈阳,一天自己坐公交车,忽然间发现路旁有人卖各式各样的椅子,自己连忙回家告诉老公和婆母,然后三人急忙又坐车赶到那,果真买到了她心怡的椅子。后来自己才知道,有位邻居有了这样的椅子,所以她开始梦寐以求这东西。

后来自己才发现,婆母的这种好胜甚至不计后果。如果谁和她说:“做**可挣钱了!”于是她就不辞辛苦,东奔西走开始像人说的那样去做,结果可想而知。如果钱真的那么好干,早有人打破脑袋去干了,还能有那么多人只是动嘴去说吗?

还有一次,有人说:“开粉笔厂挣钱,你家开幼儿园正好用,你买了设备,用不了多少钱。一个人就能做,然后除去自己家用的,多余的一卖,只挣不赔。”

结果婆母便四处借了钱,又火急火燎的拍电报,让老公速归。然后老公到别人告诉她的地方买了设备,又学了操作技能,回到家干了几天,的确能做出粉笔,却是质量太次,大多是半截子,并且根本就无处销售。也只能自己勉为其难的使用了。

最后在债台高筑的情况下又添了一笔不小的数目。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是很难再有所改变,除非经历大事大非,心灵受到打击。

婆母岁数越来越大,家里的条件也逐渐好起来,电话几乎普及了,我和老公也各自都有了手机,有什么事只要一个电话就解决了。

一天,她给老公打电话:“老儿子,妈岁数也大了,这腿脚有时候不太灵便了,我看老张太太买的手杖挺好,用着挺得劲,她是到外地串亲戚买的,咱这边没有,你看你那边有没?有,就给妈买一个。”

老公就跑到太原街,终于在一家老年人用品商店买到了,抽空回家时,我却发现家里有一根拐杖,说是旅游时买的,大概是专门用来留作纪念的吧?

时隔能有一年,婆母又来电话:“我看到对门的老杨头用的拐杖真好,四个小爪着地,还能调高矮,怎么拄不带倒的,你看你那有没?要有,就给妈买一个。”

这次老公轻车熟路,直接又去了老年人用品商店,同店家一说,人家热情的拿出一款:“你说的是这种拐杖吧?这是最新式样,承重量大,稳当,现在卖的挺火的。”

老公一看,喜出望外:“对,就是它了!”然后欢天喜地的买下,找个机会回家捎回去,婆母一看,当然是漫天欢喜:“就是这样的,我看对门的老杨头用着,走路可稳当了。”于是欣赏一番后,心满意足地用东西包裹起来,收起来了。

又隔了二年,婆母又来电话:“老儿子,隔壁的郝姐她闺女给她买了一辆车,平时上个市场买个菜的,把东西放在上面推着走,东西也不用拿又当拐棍了,累了就把车放下周开可以坐在上面当椅子。我在这边问遍了,没有,你看你那边有没?要有,给妈买来。”

只要老妈一形容,老公就能勾画出车的样子,他心领神会,于是又四处打听,结果这边真的没有。本以为没有就算了,可婆母不肯善罢甘休,询问了几次,听说没有,就找到她说的郝姐:“老姐姐,你啥时候再去闺女家串门,也替我捎辆车回来呗!车交路费我付。”

那老太太应承下来:“我过一阵就去闺女家,你放心吧,我到那就让闺女给你买一辆。”

婆母心急如焚,真恨不得天上就掉下一辆她所向往的车来。这边老公了解自己的母亲,知道:如果东西不买来,老妈总有心事。于是他开始向周围的朋友求助,结果真的有位朋友知道这车,立即打电话让家人冲南方快递给寄过来。

老公立即给老妈打了电话:“妈,你别着急了,你要的那种车我找到了,过几天回家就给你带


状态提示:34 好胜的婆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