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易自东晋返回白马书院,再同风重楼等人返回长弓城,准备乡试。(..)**则继续留在白马书院,他对今年的府试没有信心,决意多准备一年。
五脏损伤让张易有一月的时间不能修行,只能读书玩乐。好在有风重楼等人在,读书之余,张易跟几位好友谈天说地,倒也悠哉,像是丝毫没有受到些许影响。
百国第一秀才没有为张易带来实际的利益,只是让许多百姓对其更加崇敬。长弓城人大多都受过张府恩惠,张府凋败之时也鲜有人落井下石,此刻见张府容光焕发,皆为之高兴。
这日,张易独自在府中读书,忽闻城中鼓乐声大作,自北门直往南门而来。张府众人则跑到街上围观,鼓乐连响三番,他颇为好奇,不知是哪位大人物衣锦还乡了?
不久后,张云龙等人气冲冲返回张府,站在张易身后欲言又止。
张易好奇问道:“莫不是有人惹到你等了?”
“公子,我说与你听,你切莫介怀。”张云龙见张易问起,实在有些忍不住,开口道:“门外是朝廷奖赏陈府的队伍,有十里之长,鼓乐齐鸣,这等待遇只有豪门才能享用,肯定是因为那位成了大儒,陈府晋升为豪门了。”
“知道了。”
张易脸上微笑,挥手让张云龙等人散去,低头读书。
大周隆庆二年秋,天子李乾坤召集天下鸿儒修无上大典以传后世。天子红人陈东亭晋升大儒,成为文相,领衔翰林院改组书院为国子监,至此时,传承千年的五大书院只余其四。
长弓城名门陈府,一跃成为伏流国新任豪门,显贵无比。天凉州无数名门望族纷纷向其示好,同张府有旧的诸多名门望族,一时间举步维艰。
……
金秋八月,白马郡下辖数十个县城的应试秀才,从各地络绎不绝的赶往长弓城。尤其是许多寒门秀才,几乎都没有到过府城,更是兴奋不已。
八月初三,张易前往望春楼赴宴,风重楼在酒楼设宴请他喝酒。
行至斜雨街前,张易见一穷酸书生对着斜雨楼喃喃自语道:“虽无几许银钱吃的起山珍海味,住得起高楼雅阁,看些新奇长些见识也是极好。”
张易不由轻笑,转身上了望春楼。
“阿易,这边来。”上了三楼,张易没有瞧见风重楼,正在四处搜寻,风重楼突然从在右侧一处雅间伸出脑袋,鬼鬼祟祟低声呼唤。
进了雅间,张易瞧见乔居正和风重楼脸色破有些愁苦,微笑打趣道:“请我吃顿饭而已,何至于愁容满面?”
“我接到折枝兄文印传信,院长和书院中几位教授都被邀请去翰林院编修大典,不过院长暂时还未答应。”风重楼悻悻道,“院长这等潇洒不羁之人,自然不会甘心受朝廷制约,但其他名士就不一定了。”
乔居正点头道:“天下名士入驻翰林院编修大典,的确是万世功绩。原翰林院大部分人员则入驻国子监,由文相带领,教授天下进士。这两件事若是成功,天下形势就大不一样了。”
张易一愣,原来风重楼和乔居正在讨论翰林院和国子监改组一事。
国子监改组一事,张易在远东书院经由谢道韵已然知晓,这件事情若是成功,的确能动摇道一书院的至高地位。加上领头之人是天子红人陈东亭,新任大儒兼文相,顿时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至于编修大典一事,大多数读书人则不置可否。大周历史上有数位帝王召集翰林院做过同样的事情,为六殿制定相应典籍。这次征召天下名士,最多比以往动作大了一些罢了。
张易方才第一次听闻此事,心头却暗道大周天子野心不小。成立国子监抢夺道一书院所占文运,决计比不上编修大典;在这件事上,就算是大儒乃至大贤,都没有张易眼光精准。
上古有六圣,大夏有夫子,皆称圣人。
大儒寿千载,大贤可长生,圣人方可不朽。
张易在圣院听书十万卷,夫子鲜少讲过圣人之说。仅有一次,夫子坐在沙罗铁树上,孟师兄曾师兄等几位大贤不知因何问起如何成圣。夫子只说了一句话,立德,立功,立言,方可不朽。
天罚十万年以来,整个大陆还未有圣人出世,亦无人知道如何成圣。大周天子建立国子监,令天下进士皆可入读国子监,此为立德,更是立功;若能将无上大典编修成功,便是立言,恐怕真能立身成圣。
“陈文相当真好威风,一言不发都能将咱逼到这等地步。阿乔,你不是最敬重他的为人么?陈府此番变本加厉,也没有见他出来惩戒一番呢。”风重楼提起陈东亭,语气更是怨恨不已,风府和乔府这段时间在陈府的打压下损失惨重。
乔居正脸色不忿,闷声道:“国子监是利国利民改天换地的大事,陈相怎么会有闲工夫搭理他。再说了,陈府跟陈相多年未曾,陈府是陈府,陈相是陈相。”
“狗屁不通!”
“你!”
风重楼怒骂一句,乔居正气得颤抖不已,两人闷哼一声,纷纷扭过身子。
张易笑呵呵拉过两人,道:“你俩也不是三岁稚童,争辩也就罢了,怎么,还要互相生怨不成?陈府针对风府乔府,自然是因为你偏帮张府的原因,我极其感谢你。”
“重楼,冤有头债有主,那位和陈府究竟是否齐心尚且不知,我就不要妄加猜测。至于陈府步步紧逼,必要的时候,咱采取一些反击便好。”
风重楼还有些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