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文科大唐>第三百八十五章 盐道兵

“师傅,既然你说我有时候要依靠于武力逼迫他们就范,可是我们却没有足够的兵力啊!没有足够兵力,如何能够去弹压吐谷浑?没有足够兵力,那如何能够弹压当地?”辛茂将说;

“很好,我会给你安排兵员的,你放心。”时不凡回答。

这个辛茂将想要弹压吐谷浑,威胁吐谷浑,按必然要通过有足够的硬实力才行。不然美已足够的硬实力,那最后反而会让他们都是无能的。哪怕是正义,也都需要武力,不然是无能的。时不凡肯定要给他们安排武装力量,不过具体武装力量如何组建,这样也是目前要考虑的。

“李尚书,最近皇上安排辛茂将负责吐谷浑之事,并且授权处理吐谷浑的关系,负责采购和运送吐谷浑当地的食盐,这个可是利国利民之事,所以我认为朝廷理应予以支持。可是在跟那些凶残的吐谷浑打交道,没有足够的武力是不行的。我建议朝廷能否抽调一些兵力,不用太多,一千人以内也就行了。太多了反而也会引起他们的警觉,八百人已经足够了,有一定的自保能力,完全可以有些威胁,这样你看如何?”时不凡问。

李靖听了时不凡这提议,赶紧说:“恐怕有些难,我们大唐目前府兵想要调兵都是要依靠虎符的,我们兵部虽然有虎符,可是没有皇帝的诏书和门下省的审议,那我们是无法能调兵的。何况这种长期调兵,这样恐怕更是朝廷所忌讳的!”

“李尚书,这个可是关系到我们关中地区未来的食盐,甚至包括未来我们的吐谷浑的战略。按照我的《不凡奏章》你也看到了,这个吐蕃目前还是不能马上和他们翻脸的,我们必须要依靠吐谷浑。我们可以考虑轮训,通过轮流让士兵去吐谷浑,能够锻炼战斗力,甚至能够保证将士们熟悉当地气候,为了将来作战有所准备!”时不凡回答。

不过李靖这种大事情根部不敢做主,调兵的事情非常敏感。虽然理论上他这个兵部尚书是有权利的,可是他却不敢。他最后还是要把问题上交,上交给了朝廷来决定。不过,朝廷上下,对于这个事情也是有些议论。

“皇上,时不凡所言要配属军队,并且还是长期服役,那这样是不是有些问题?则以长期一支军队在朝廷所能控制之外,那岂不是不安全?虽然这个盐道需要保护,可是如此调兵,组成所谓的盐道兵,这样不太合适吧?”杜如晦非常敏感的说。

虽然这支军队只是八百人,可是那也是兵啊!甚至授予辛茂将兵权,那这个哪怕只是八百人,那也是非常敏感的。尤其是这个不但掌握了盐道,这个可是不小的经济财权了,以后如果让这个兵权膨胀,那会如何?

可是房玄龄却反而赞同了,说:“我认为其实只要做好一些预备手段,那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何况这次从朝廷吐谷浑弄食盐,不但加强了和吐谷浑之间的联系,避免了将来的更多边患,甚至可以开辟另一条食盐渠道,那这样不是很好吗?”

房玄龄赞同了这个提议,并不是因为时不凡和房玄龄走到了一起,而是因为山东一带在古代是著名的食盐产地,山东沿海其实是中国古代几乎最重要的食盐供应地区了。当年春秋战国时候的齐国也都是著名的富裕的地区,传说姜太公被分封到了齐国,靠着煮海成盐奠定了庞大的经济基础,让国家强大。

不过直到唐朝,山东沿海一直都是中国的食盐最重要的产地。而且目前的产盐技术还是依赖于煮盐,靠着烧开海水来煮盐,获得食盐。

在唐朝时期的技术、交通、运输能力来看,目前山东沿海几乎是最大的食盐供应地区,四川的井盐等等,这些开采技术难度大,并且在巴蜀地区道路艰难。在这种开采难度大,道路艰难,所以巴蜀很难为提供大量足够的食盐。少量提供也许可以,可是大量提供却很难。

至于后世的庞大盐场,这个古代都统统没有。所以山东地区的几乎是以一己之力供应全国食盐需求,随着以后人口增多,那食盐的需求也都越大,对于山东的产盐等等也是一个压力。

甚至煮盐是一个劳动密集的行业,对于山东的庄园经济有一定的破坏。煮盐是一个效率低,甚至是需要很多人手的行业,这样很容易形成和山东士族的庄园经济有一定的人力资源掠夺。再加上唐朝没有后来元明时期那么严苛的户籍制度,不像是后来那些什么世代当兵,世代工匠,甚至是世代从事盐业的人。唐朝户籍性质改变,并不是那么艰难,所以一旦山东煮盐行业发展,大量当人力会被吸收过去,这样对于山东士族的庄园经济有些不利。

所以房玄龄一定程度上支持在这个吐谷浑方向开辟一条食盐渠道,那其实也是减轻了朝廷对于山东地区的食盐供应需求,这样也都是降低了山东食盐的份额。避免了大量煮盐行业和山东士族状元经济掠夺人力资源。这个也就是房玄龄赞同的缘故,这个其实也就是政治了也许今天能为了共同利益合作,而明天也都能够为了别的事情闹翻。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给朝廷开辟盐道,那对于减轻山东食盐供应压力有帮助,更是降低了煮盐行业对于山东人力资源的吞噬,一定程度上维护这个山东士族利益,这个也是房玄龄赞同的原因。

“八百人,并不算太多。皇上,我认为其实只要做好一些准备也就行了。比如说可以考虑从不同的折冲府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五章 盐道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