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建筑工>第十三章 唐山村来了知青

唐山村,位于黄土高原关山界,坐落在三县交汇地带,种着宁县的田,喝着隆县的水,赶着浪县的集。

说它偏僻,县际公路就在它的头顶上,并且七十年代就已经是高大上的柏油路。

说它先进,村上的人吃水要到隔壁隆县的沟里去挑,赶集得去十公里以外的浪县小镇。

自古以来,李县的法令管不了隔山张县的人,张县的后生拐跑了李县的婆姨,你还拿他没辙。

唐山村就是这么一个具有地缘混杂特色的村子,两省三县交汇地带,县际公路擦着村子的头皮而过,交通看似十分便利,可是自然的干旱和贫瘠的土地,还是拖了唐山村村民的后腿。

八十年代后期,年轻一代出门的很多,二十过了的楞少年们,没有上学的基本都去了县城或是省城建筑工地打工了,跟着村上的老匠人很快会学得一门手艺,换一个工地就是正式的匠人,工钱翻倍。

并且唐山村的楞少年们有着他们明显的个性标签,憨厚,淳朴,勤快,吃苦。他们从来只是把自己当做一只蚂蚁一样,修一栋高楼,犹如在筑起自己的家。

唐奋斗1973年于县城第一中学毕业后,在全国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的浪潮中,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来到了距离县城80公里的唐山村插队。

说来也是巧合,唐山村的三十余户村民们大半也是跟他一样,姓唐,并且唐奋斗小时候也曾听爷爷说过,自己的祖先有可能就在关山脚下唐家湾一带,也就是现在的大唐山村。

如此说来,唐奋斗也就是乡归故里,大大减少了遭遇同村唐姓人家的排挤的可能。

村子上的异姓姑娘赵娟本不是唐山村人士,来自隔壁隆县赵家庄。赵娟因为初中毕业,而在村学觅得一份教书的职业,也是稳固了自己在这个唐姓为主的村子的地位,要知道这年头寻找一个真正的初中毕业生可是不易。

那年唐奋斗从县城来到唐山村插队的时候刚好十八岁,县城来的小孩子细皮嫩肉,身材修长,相貌英俊,热情洋溢,雪白的衬衣束在卡琪兰筒裤中,显得笔挺笔挺,吸引了唐山村周边所有姑娘的眼光。

大户人家的待嫁的乖女,有私底下托人说媒的,也有大胆的私下找唐奋斗表白的,可是唐奋斗怀揣对革命的无比热心和对事业的忠诚,而拒绝了一切来自对个人的关怀。

后来生性腼腆,内心倔强的村学老师赵娟,慢慢的走近了唐奋斗的心里面,赵娟对高中毕业的唐奋斗也是充满了爱慕和仰仗。

在村支书和公社驻队干部的见证下,唐奋斗和赵娟结合到了一起,分得了一道农业社的旧窑作为他们的爱巢,

一转眼几年过去了,唐奋斗炙热的革命热情退却后,就是对农村艰苦生活的麻木和无奈,这里实在太穷了,全村人辛苦一年打下的粮食,交给公家后,剩下的支撑不到此年秋收时节。

唐奋斗纵然有满腔的热情和力量,也斗不过靠天吃饭的自然规律,这里做饭吃水都要跑几公里路去邻村挑水,唐奋斗把每天挑水就当做是对他的革命意志的磨砺。

幸亏有赵娟的鼓励和她娘家的来自隆县的一些救济,他们也算是勉强度日,并且后来在他们自己的努力下,又打了一道全新的院子,建立起了自己真正的家。

80年唐奋斗和赵娟的第一个孩子唐金龙出生,这个男孩子的出生,彻底的打消了唐奋斗返回县城的想法,看着嗷嗷待哺的小生命,唐奋斗此前跃动的心似乎有平静了下来,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过日子,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未来。

金龙出生的当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刮起来了,农村到处弥漫着改革的新鲜空气。

次年很快土地下放到户,集体农业资源第一次分配给真正的土地主人农民,唐金龙刚好赶上了分田的指标,三个人分的了七亩农田,一头毛驴,若干农具。因赵娟是民办教师,有每个月二十五块钱的工资,另加半个人的农田。

这可是真正的属于自己的财产,以后这七亩土地上的产出就是自己三个人的口粮。

唐奋斗充满了信心,农村的前景看来是要比城市的好了,幸亏金龙的出生打消了我返城的念头,要不然以后或许真的会后悔的。

80年过后,计划生育一夜之间成了热门话题,领导阶层已经认识到爆发式增长的人口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要尽快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81年,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农村已经开始到处在宣传国家计生政策,像是赵娟这样有了一个男孩子的统一接受乡卫生院的输卵管结扎,或者是带环。

对于长久以来放开生育的农村人来说,这个消息带来了实质性的恐慌。

老人家担心的是国家真的控制了生育,一个孩子是远远不够的,毛主席说了,人多力量大,这在农村是真理。比如说李家三个后生,十四岁已经开始挣工分养活家人了,一天最少三个工,张家一个娃反而要养活带病的老人,压力自然更大了。

赵娟的父母亲专程从隆县跑过来,做女儿女婿的工作,趁着这计生政策刚刚宣传,赶紧的抢一个,甚至她们已经托好了个赤脚医生,答应私下给赵娟把环取了,赶紧偷着怀一个,若是以后你肠子都悔青了。

唐奋斗和赵娟拗不过老人的规劝,也是动心了,另外爸妈也是答应了将金龙放在隆县由她们拉扯,这样你唐奋斗和赵娟就只顾着生孩子,


状态提示:第十三章 唐山村来了知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