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如此,战后很多人都认为,中国海军浪费了防空巡洋舰的战斗力。
要知道,在绝大部分时候,中国海军的防空巡洋舰只用于防空作战,参加炮战的次数少之又少。
在一九四三年底之前,中国海军的防空巡洋舰仅在第二次新乔治亚海峡海战中发挥过一些作用。除此之外,中国海军甚至没有用防空巡洋舰去执行巡逻任务,更别说参加夜间的炮战了。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如果中国海军能够合理利用防空巡洋舰,那么所遭受的损失就会减少百分之五十以上。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途岛海战,也就是这场海战。
当时,如果罗成刚安排防空巡洋舰与轻巡洋舰组成侦察编队,让防空巡洋舰为轻巡洋舰提供火力支援,那么优势就肯定不在美军舰队手里。甚至可以说,罗成刚完全可以凭此掌握主动权。
要知道,在夜间战斗中,双方指挥官能够依靠的只有侦察舰。
也就是说,谁的侦察力量更加强大,谁就有更大的把握首先发现对手,从而获得海战的主动权。
可惜的是,罗成刚没有这么做。
后来,罗成刚并没有因此而承担责任。主要就是,不是他在指挥上犯了错,而是海军有明文规定。
这条针对防空巡洋舰作战使用的规定在大战初期制订,而且制订者就是冯承乾。
按照规定,只要舰队的主力还在,那么防空巡洋舰的首要职责就是掩护主力,而不是参与其他形式的海战。
当然,通常情况下,“舰队主力”指的是舰队航母。
冯承乾制订这条规定,有很强的时代背景,即在大战初期,中国海军不但严重缺乏舰队航母,也没有多少防空战舰,因此在作战使用的时候,不但要尽力保住航母,还要尽量保住防空战舰。
如此一来,自然没有理由让防空战舰参加所不擅长的作战行动。
问题是,到了一九四四年初,中国海军的阵容已经十分强大了,就算舰队航母的数量还远算不上充足,也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此外,防空战舰的数量也增加了不少,在按照战前规定配备给航母战斗群之后,还有一些剩余。此外,防空战舰的在役率也高于航母,因此实际可用数量更多。
事实上,也正是在中途岛海战之后,冯承乾废除了这条规定。
可惜的是,大部分舰队指挥官已经习惯了之前的规定,并且下意识的把防空巡洋舰当成主力舰,在使用防空巡洋舰的时候依然较为保守。可以说,如果中国海军的舰队指挥官能够像使用重巡洋舰那样使用防空巡洋舰,那么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海军的防空巡洋舰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双方还没有遭遇,罗成刚就犯了一个十分关键的错误,而在他对面,莱特抓住了这场海战中的第一个机会。
所幸的是,这也是莱特抓住的唯一的机会。
虽然在大部分时候,谁掌握了先机,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是并不排除某些时候会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开始,并不意味着一定有一个好的结果。如果开始很糟糕,只要能够及时纠正错误,抓住接下来的机会,那么依然有机会在最后关头反败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