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谋定三国前>278章 织布蓄牧收人才[上] 为渔闲飞鸟琉璃映月赏谢票加更

此人却非是别个,乃是那个当别人在不相信你时,常常会对你说的一句话中的人物。这一句就是:“鬼才信你!”

而那个人才指的便是这一句话中的前两个字,也就是史上鼎鼎有名的“鬼才!”——郭嘉、郭奉孝是也。

或许有人会说郭嘉本来就是曹操的麾下,华飞又有什么好遗憾终生的呢?其实华飞也一直以为郭嘉早就是曹操的人了。

谁知据最新的情报所知,原来这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才,其实自从离开袁绍之后就一直在颍川隐居着,直到最近才被曹操所发现。

而被惯性思维给害死了的华飞,当年在汝南时就这样的与这位绝世之才擦肩而过了,故此才会令得华飞恨不得捶胸顿足也!

当然华飞也明白‘不要为了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的道理,明白牛奶既然已经喂了地,那就再也收不回来了,只需要汲取经验教训便可,无须为之伤心。

更何况现在的关中内部供应不足,外部尚有着来自北面那横行天下的西凉大马的威胁,实在也不是伤心的时候。

因此华飞在与徐庶和法正两人对这些情报,做了一番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后,便做出了继续收集各方情报,并对各势力的情报进行区分跟进的决定。

由于关中地势所在和远交近攻的原则,华飞决定对西凉方面和弘农的张济势力,做为最重要的跟进情报目标。

同时华飞与徐庶、法正、依据实际情况对关中的第一军团和益州的第二军团,研究制定了未来的发展战略。

他们暂定因粮食短缺而无力出击的第一军团目标为:在来年夏天芒种粮食收成之前,全力的发展内政,以促使第一军团兵精粮足,再视到时的情况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而陈到的第二军团,则把目标定在西南方向的南中地区,争取以和平的手段去解决南中地区的问题。

随后华飞又与众人商议着发布了众多有利的政令,使得关中地区在内政上真正的实现了大发展。

华飞首先进行的便是富民,他很清楚在这个年代想要富民,一是要保持稳定,因为如果没有稳定的环境的话,那么说什么都有是假的。

然而此事早已尽行完毕,华飞以重兵屯于四塞等地使得关中有了一个稳定的局面。那么既然解决了外部的威胁,接下来所要进行的自然便是内部的发展。

内部的发展华飞分为好几步来走,他首先进行的还是包产到户,可是光包产到户明显是不够的,因为关中的旱灾非常严重,而农作物无疑是需要大量的水来灌溉的。

因此马均这个出生于后世陕西兴平的发明家,在原有水车的基础上,极快的又发明了一种名为‘翻车’的提水工具。

其车可灌水自覆,更入更出。极大的提高了关中和益州的农田灌溉效率,使得河流众多的关中和益州,再无干旱之忧。

而华飞在大喜之下重赏了马均之后,却又因势利导的利用关中八水缭绕,水利发达的特点,鼓励民众们蓄水养殖水产品,以在增加民众们收入的同时进一步的加大食物来源。

随后又因为在此次的抗蝗大战中,关中的大量布料都投入到了抗蝗中去,而寒冷的冬季又即将到来的原因,致使得关中的布料极为紧张。

华飞乃边鼓励着民众们多种桑养蚕;边着令麋竺由外界买入大量的布料;更令刘敏率领着人们加紧织布工作的进行。

却因此事而再次的引出了,马均这个说话结巴却心灵手巧的大发明家。马均在听说关中缺布之后,便对现有的织绫机进行了一番详细的观察。

最终通过观察后马均发现,此时的织绫机通常都是五十综五十蹑或是六十综六十蹑之物。马均认为这种织绫机既笨且重,且织一匹绫还要花费几十天的时间,实在太过于耗时。

于是他在经过一番详细的研究过后,把现有织绫机统统简化为十二蹑的新式织绫机。

经过他的这一番改造,使得织布的效率足足的提高了四倍有余。从而极大的缓解了关中布料紧张的问题。

华飞在大喜之下再次的重赏了马均,并把新式的织绫机命名为马均牌织绫机,用以彰显他的功劳。

却不料此事居然刺激到了华飞麾下的另一位典科中郎将蒲元,蒲元在见得马均连立大功的为关中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后,乃自思:“同样是典科中郎将,老子可不能落后于人。”

于是蒲元在经过一番忙碌后,上报华飞:他在关中发现了五处原有的铁矿,分别位于郑县、夏阳、雍城、漆县和沔县。

这个消息简直令得华飞欣喜若狂!需知现在的铁器可不是寻常之物,无论是自己用或是制成铁锅等用卖给他人,那都是供不应求的好东西。

于是华飞在重赏蒲元之后,马上调派了足够的人手交给蒲元,让他专们负责进行铁矿的开采工作。

然而蒲元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想尽的办法的要发明出来一些东西来与马均相媲美。

然而他的长处却在于锻造,于是拥有了足够铁矿的他,便在军事器械上苦下了一番功夫。于是呼——削铁不卷刃且经久耐用的的七十二炼钢刀,便也随之在不久之后就新鲜的出炉了。

华飞得报后自然又是极其高兴的,他虽然不是锻造大师,却也明白这铁器的坚硬和锋利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淬火的。

同时他也体会到了蒲元的辛苦,因为蒲元是个四川人,所以他对关中的水流并


状态提示:278章 织布蓄牧收人才[上] 为渔闲飞鸟琉璃映月赏谢票加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