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西楚王妃之嫣倾天下>第274章 《揭秘剧情》
邦的西汉东汉也有四百年江山。

如果在那个时候,刚当了霸王,就违逆上面的君王旨意,那才真的是把自己置于靶心,让天下人都有了打靶子的借口。

“分封天下”是当时的形势,人家跟你打天下,你分封不只是道义,也是势在必行,正因为项羽有武力有智谋,才知道自己不是一介莽夫,他一个26岁就被推向天下之巅的男人,灭了秦国没有失去理智,他知道自己无法与天下抗衡。

当时六国被秦所灭,几十年来复国之心如熊熊烈火,如果跟着项羽灭了秦朝,不管出力大小,也是他们各自的全部能力,你不能自己独霸天下。

而且他有意弱化了天下的分封,将七国分封为19国,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人的势力都相对削弱了。可是他功劳最大,自己没有独坐天下,别人也就无话可说。

我只能说他没用命,彭城之战,他带着三万骑兵回救彭城,对刘邦56万大军,杀得对方人仰马翻,但是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里记载了,真的是一阵风过,楚军都睁不开眼睛,刘邦才逃了一命。(关于这段,影视剧里有呈现说是楚军里有个将领,当时抓住刘邦,放了他一马,我只能说刘邦真的运气好。)

所以最后项羽不过乌江,我觉得他真的是累了,当一个人看到自己不是没有能力,却屡屡不占天机的时候,那才是最深的疲惫。他说的那句“时不与我”。他很多事情并没有做错,但是真的天命不在,就算再争下去,他也觉得是一样的结局。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的话和事件,加上司马迁的个人揣度,有了这样主观的倾向性,而我同样也在小说里让项羽说的这些话做了这些事,可是我的观点却跟太史公大相径庭。还是拿抗日来举例子,明明是同样的战争,我们在祖国大陆长大的孩子,和台湾同袍,日本人对那段历史的理解完全不一样。甚至史记里有许多项羽和范增之间只有两个人的对话,既然是二人之间的对话,又怎么会被记录下来?所以有很多也是太史公的揣测。

太史公不是项羽我也不是,真正的项羽到底什么样?

我只写按照史记记载的事件,我细细的展开他的情节。

没有智慧的人训练不出强兵,什么是莽夫?我觉得是三国时代张飞那样的。

司马迁用彪悍滑贼来形容项羽,滑是狡猾,狡猾不是贬义词,而是说他做事圆滑游刃有余,还说他才气过人,心智高过吴中一带的年轻人,当地年轻人都很怕他。

(1)【“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史记·项羽本纪》】

(2)【“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译文:然而,项羽并非有些许权柄可以凭藉,他趁秦末大乱之势兴起于民间,只三年的时间,就率领原战国时的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灭掉了秦朝,划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项羽发出,自号为“霸王”,他的势位虽然没能保持长久,但近古以来象这样的人还不曾有过。

其实司马迁的观点里总结归类就是:他很聪明,甚至很圆滑,他很有能力,有霸气!但是他没有天命,又感情用事。

所以,西楚霸王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上的皇帝太多了,历史上的霸王却只有一个。

第三:

为什么答应大家是he的结局,却还要半路来一段生死决别。

因为我全部的灵感从那个画面衍生,如果不将脑海里的一幕写出来,对不起为它所冒出来的所有灵感和情节。

不写乌江自刎,对不起西楚霸王的一世英名,一生豪情!

所以,我即写了历史上所有将他推向死亡的观点,也写了他为了心爱的女人拱手江山。

执意留下这个情节,是因为它是我的心结,没有它就没有这本书。

我一直说这本书就是在讲“爱情”,男人一般爱女人通常两种,外貌是一见钟情的基础,但不是最重要的,男人一般爱崇拜自己的女人,还有一种就是理想相同。

项羽和紫嫣,是前者也是后者。

他们之间的误会,不是因为紫嫣不能理解项羽的理想,在秦宫项羽告诉紫嫣为什么不杀刘邦,为什么分封天下,紫嫣是非常佩服的。

以至于他们分封天下,凯旋回到楚国霸王宫后,在上书房,他们一起谈治国,也是很合拍。

两个人之间一定要有相同的信仰,才能有灵魂的契合,而不只是只有情爱。所以紫嫣懂他的厚积薄发,懂他统一天下是为了苍生安定的梦想。当然,这个信仰在古代乱世,并非只指神明,而是理想和抱负。

紫嫣无疑是崇拜项羽的,但是她是穿越人,她知道他的结局,她站在局外看他的一切,就不能像虞姬一样,只安心崇拜,明知结局而不努力改变。

一个铁骨柔情的汉子,我觉得能牵绊住他的就是爱情。

而一个女子,她与她的丈夫理想相同,这个在项羽死于历史之后,紫嫣一面要报仇,一面就是完成她丈夫的理想。

昨天,亲爱的 “嘻嘻”问我,王是死了吗?

我的回答是——死于史,活于野,重出于未来江湖。

大家看到简介下面,主角一栏的“项羽”旁边,多了一个燕x吗?就是他的身份,他不是失忆,也没有重生,


状态提示:第274章 《揭秘剧情》--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