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庶子风流>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躺着数银子

显然在从前,邓健没少给阿福期望,可每一次依旧是主仆二人继续过着苦日子。

可这一次,邓健却显得很理直气壮,他的确不是骗人的,事实上,青龙的薪俸确实不低。

尤其是邓健这样二品的官员,这待遇上就更高了。

当然,最重要的前提是,青龙的薪俸乃是银子。

这就很了不起了啊,要知道,大明也是发薪水的,不过大明发的却是大明宝钞,这宝钞经过百年如一日的滥发,一百两银子的宝钞,可能连五两银子都兑换不到,偏偏朝廷为了让宝钞流通,却非用宝钞来当薪水不可,除此之外,就是大米和白面,还有拿布匹来抵工资了。

对于许多官员来说,即便是朝廷不拖欠薪俸,可依然还是很惨。

青龙显然就不一样了,青龙也发钞,不过用的却是镇国府钱庄的宝钞,这玩意说发你一百两就是实打实的一百两。你拿出去,随时可以原价兑换,商贾们也甘愿收,放到哪里都不必担心被贬值。

而说到鲁国现在的官员编制,眼下最高级别的官员,也不过是正三品,这还是唐伯虎独有,其他的少学士,能有从三品就不错了。在青龙,即便是五品六品都算是高官了,那儿的薪俸本来就不低,比如三品的唐伯虎,一月的薪俸是一百五十两银子。

一百五十两银子的价值,这可真是不少了,一年到头,轻轻松松就是近两千两银子,不但足够优渥的生活,而且官邸都是现成的。

至于邓健这二品官,肯定是只高不低的。

其实像邓健这种性子的人,本也不会注意到这种事,他本来的心思,是想着即将赴任了,总不能对鲁国什么都不了解,所以昨儿从宫里出来后,便直接去了鸿胪寺里寻了一些资料,都是鲁国的一些讯息。

这一看,还真是给吓了一跳,简直眼睛都发直了。

他不得不承认一件事,姓叶的,果然有钱啊。

邓健本是对京师多有不舍的,但是想到那隐隐令他有了好奇心的青龙,于是邓健轻快地上了路,一主一仆,便随着商队的车马出关去了。

倒是这里的情景,和他之前所想的一丁点都不一样,原以为这是荒凉的塞外,谁料到,竟是塞外江南,越是靠近目的地,越是令他大开眼界。

而在另一头,唐伯虎总算在邓健还未到达之前就得到了消息,他可不敢对这位监察使轻慢,这是正二品的大员啊,算起来,还是自己的上官,在这鲁国里,是除了鲁王殿下之外的二号人物呢。

事实上,唐伯虎的近些日子非常的忙,镇国公升为了鲁王,叶春秋在京师里刚刚接了任命,这边就有的事儿要忙碌了。

所有的公文格式都要换,各个衙门的牌匾也都要替换,单单这牌匾还有宣传,花费就是不小。

另一方面,敕封的消息刚被传来,招商局那儿就顿时爆满了,商贾们都像是见了缝的苍蝇一般,疯狂地来打听消息。

利好的消息,总是能促进生产的。

他们只看准了一件事,鲁王殿下的地位越是稳固,对于大家就越是有利!商贾嘛,总是瞻前顾后,很多人不敢做长远的买卖,担心啊,毕竟从前商贾的身份实在太低贱,若是前期持续的投入,谁知道一旦中途出现了什么变故,最后是不是得来个血本无归了呢?

比如铁路的投资,这一修,可就是几年的功夫啊,花费这么大,银子抛进去,若是朝廷突然插手了关外的事,说不定那银子就要石沉大海,倒是大家就是欲哭无泪了。

因此,本来小内阁发了诏令,鼓励大家修铁路的支线,而为了对其进行鼓励,更规定了土地政策,即修了一里铁路,则镇国府转让土地百亩。

眼下在这里,土地暂时不值钱,而镇国府有的是地,拿这个来引发商贾们的热情,没什么不好的。

商贾们其实对此也是动心的,因为虽说大漠深处的铁路确实是不值钱,可是大家不傻。

就看青龙和秦皇岛的铁路一修,沿线的土地价值就直接涨了十倍百倍,原来没有人烟的地方,迅速开始人群聚集了,尤其是那些移民,在青龙那寸土寸金的地方难以立足,却大多聚集在铁路的沿线,一个车站,便是一座小城。

眼下大家算是都明白怎么回事了,这铁路是修到了哪儿,哪儿的土地就是十倍百倍的利润啊。

且不说铁路的运营能否挣银子,单单这土地的价值,就足以作为回报了。

只是即便小内阁如此的鼓励,看起来有那么好的前景,可大家依然还是踟蹰不前。

为什么?

还是不敢哪,就怕出现了什么变故,银子就打了水漂。

他们不是不相信镇国公,也不是不相信镇国府,只是不信朝廷罢了。

尤其是关内许多士大夫对关外的抨击,更使许多人忧心如焚。

这种长期来看,确实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却还是没什么人敢有什么动作。

可是现今却是不同了。镇国公成了鲁王殿下,这便是一个暗示,暗示了陛下对鲁王殿下的无限支持,再加上厂卫开始对许多的读书人动手,更是昭示了朝廷的风向。

这还不明摆着的吗?陛下专门有旨意下来,关外之地,鲁王殿下统领之,无疑是给了条件让鲁国以后可以更独立地发展。

现在不少大商行,还有不少商业的联合会,都纷纷去了招商局,都是清一色的打听着修铁路的优惠。

毕竟经过铁路的修建,技术其实已经


状态提示: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躺着数银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