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北战事,一触即发。
常润之待在九皇子府,也不得清闲。
元武帝放出太子的消息传得很快,十四皇子没了刘桐这个主心骨,急得团团转,只能到她这儿来,求她给个主意。
常润之有时候觉得好笑。
曾经刘桐也是十四皇子这样的角色,遇事虽有自己的决断,却习惯性地想要从瑞王那儿,得一个确切的主意,生怕自己做错了决定。
如今,刘桐站在瑞王的位子上,也成为了他人引以为标杆的人物。
常润之安抚了十四皇子几句,道:“现在朝廷对燕北战事鞭长莫及,你九哥也还在外地,估摸着得再有一两个月才回得来。十四弟不用着急。”
“怎么能不急啊!”十四皇子脚直抖着:“太子这一放出来,还不知道要怎么样呢!这一年来,父皇把九哥的权差不多都收完了,九哥手里就有个虚职,说得好听是代天下巡视,说得不好听,这不等同于流放吗?九哥把京中的事都交给我处理着,如今若是太子把我也给挤开,那我怎么同九哥交代……”
常润之心里暗叹:“你先且稳着,别露出急相。”
“九嫂……”
“我知道。”常润之道:“可是着急解决不了问题。现在皇上放出太子,需要太子做什么还不知道,咱们暂且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为好。”
“那若是,父皇要交权给太子呢?”
常润之沉吟片刻回道:“太子刚被放出来,皇上不会那么快予以他重用,至少需要一两个月来缓和这个敏感时期。到时候,你九哥也回来了。等到那会儿听你九哥安排吧。”
十四皇子长吐了口气,点了点头,又有些不好意思道:“我有些失言了,九嫂别怪罪。”
“不会。”常润之笑了笑,送了十四皇子出门。
转过头她收了笑脸,脸色非常难看。
元武帝在这个时候放出太子是什么意思,那是显而易见的。
十四皇子想事情单纯,并没有考虑太多,身边有幕僚出谋划策,也不需要他考虑太多。
可常润之陪伴刘桐三四载,听他分析这些朝局之事,自己对朝廷风向也有了几分了解。
恐怕十四皇子的幕僚门客们也都清楚元武帝的打算。
之所以十四皇子会来她这儿讨主意,不过是因为他的这些幕僚门客们不敢多言罢了。
元武帝明显是要扶持太子,与瑞王对着干了。
恐怕……朝上某位大臣所提及的,瑞王威胁皇权的事,让元武帝听进了心里。
自古帝王最不能容忍的,便是有人觊觎他的皇位,哪怕是自己的儿子。自己寿终正寝,儿子继位,帝王可以接受。可在帝王还活着的时候,儿子就有造反之心,这是帝王不可能容忍的。遇到这样的事,哪个帝王不是大义灭亲的?
元武帝也是帝王,帝王都有通病,那就是希望皇位可以顺利传承。
而如今元武帝已经认为,瑞王的存在,对他将来顺利传位,产生了巨大威胁。
那么,元武帝放出太子之后,又会做什么呢?
常润之缓缓伸手按住心口。
她有一种极端不祥的预感。
皇宫中,勤政殿偏殿。
殿内只剩元武帝和其贴身寺人,以及跪在他面前的太子。
寺人恭顺地立在元武帝身后,太子一则因为被放出而兴奋,二则面对元武帝也甚感忐忑。
父子一年未见,见面不见亲近。
太子到底比不过元武帝能忍,膝行两步,语带哭腔:“父皇……儿臣错了,儿臣知错了……”
元武帝看向太子的目光也甚为复杂。
他没有废太子,就是传达给太子一个信号——他对太子仍有希望。
这一年来,他的气消了些,对太子又觉得舍不得。
到底是嫡出,皇后留给他的唯一的念想。
元武帝叹了口气,简单地将最近的朝局给分析了一遍。
“这场仗的结果,若是瑞王大获全胜,想必你这个太子坐得也不安稳。”元武帝轻叹了一声:“你与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元武帝心里暗藏一个想法。
若是太子自觉退出这场兄弟之争,那所有的隐忧便不复存在。瑞王上位,太子可以做个闲王,他另立瑞王为太子,大魏江山也可顺利传承……
元武帝紧盯着太子的反应。
太子当然不知道元武帝心中所想。
他理所当然道:“父皇,瑞王这分明是在蔑视儿臣,也置父皇于不顾。他乃王爷,儿臣乃是太子。他这般行事高调揽权,何尝不是在对儿臣宣战?待有朝一日他权势滔天,恐怕想要儿臣的命,儿臣都防不胜防啊。”
太子一边说着,一边抹泪,伺机在元武帝面前给瑞王上眼药,还说着自己这被圈禁的一年时间里,发生了好几次意外,险些身亡等事。不管是不是瑞王所为,他都一股脑地安在了瑞王身上。
寺人抬起眼皮瞄了太子一眼,又迅速地垂了下去。
元武帝缓缓闭上了眼睛。
他挥退了太子和寺人,一个人坐了半个多时辰,兀自出神。
儿子优秀,他当然高兴。可优秀的不是太子,这便要生出多少麻烦。
太子愿退,他虽然遗憾太子不能登位,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可是,太子不愿退。
他是可以逼迫太子,直接下一道废太子诏书。
可依着太子的性子,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到时候,兄弟阋墙,父子反目,归京的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