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科幻未来>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三百三十三章 午宴(南斯拉夫杂烩)

派遣到南斯拉夫军队里的德军顾问现,这支装甲部队的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糟糕。6军下属的四个独立装甲营,现实中其实只编组了两个,能够使用的坦克也只有一百一十辆,其余的单位只存在于6军司令部的编制表上。

南斯拉夫6军预定向斯柯达订购五十辆s1-d型轻型坦克,编成一个轻型坦克营(就是前文里失踪的那五十辆坦克。),这些坦克被6军编入了装备列表,但因为斯柯达随即就被德国所吞并,这笔交易注定是不可能完成了。

而法国坦克的交易合同虽然已经敲定,但法国人在供货上却出现了问题,这些坦克实在过于破旧,必须要经过一定程度的翻新,否则这笔交易就真的太难看了。

结果当德国入侵法国之后,法国坦克的翻新工作还未全部完成,其中一部分保存在工厂仓库里的古董坦克,还成了德军的战利品,最终南斯拉夫人拿到手里的,也就只有五十四辆r35和四十八辆雷诺ft-17。

德国顾问们惊讶的现,这堆古董竟然全都是m26/27型,这是一款以“步兵辅助坦克”为用途改进出来的坦克,在ft17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强化,还采用了新设计的悬挂系统和变箱。这款坦克的车体正面装甲增加到了三十毫米,车体侧面装甲厚度也有十六毫米,炮塔装甲二十二毫米,于是空车总重量也相应的提升至八吨,公路行驶度也降低为三十五公里每小时。

作为一款法国风格的“步兵坦克”,这种行驶度是完全能够接受的,装甲厚度与搭载的火力,也足以应付二三十年代的低强度战争,这款坦克没有得到法军的青睐,却意外的获得了不少海外订单。

第一个购买这款外销坦克的国家,答案可能会出乎大家的意料,竟然是远隔欧洲万里之遥的日本帝国。

日本6军此前已经向法国购买过十五辆雷诺ft17基本型坦克,其中部分坦克交予日本6军骑兵学校作为装甲兵教学与研究使用,同时还将其作为技术开的样板,意图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日本自己的坦克装甲车辆。

历史上日本坦克装备的起点其实非常高,可以说借鉴了英法两国最先进的装甲技术,在展初期完全是和世界潮流同步的,至于后面为什么会搞成历史上那副鬼样子,这个问题既有内情也有外因,真的很难用一言半语解释得清,在后文里谈到时再专门详细讲述吧。

除了日本之外,还有一个亚洲国家也购买了这款坦克,准确的说应该是一个地方派系,那就是当时雄霸东三省的奉系军阀。

张雨亭很早就建立起了中国第一支成建制的坦克部队,坦克这种武器也随着后来爆的直奉战争,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内战战场上。

东北军最初只购买了十四辆法制雷诺ft-17基本型,但到了一九三零年时,雷诺坦克的数量已经提升到了三十六辆,其中十五辆就是这款m26/27型。

国内有些资料说这些是美国仿制的雷诺坦克,实际上nc27是法国政府给予外销坦克的定型编号,有记载这批坦克是一九三零年运送到东北的,皇姑屯事件已经在两年前爆,东北军经过一阵动荡和内乱之后,上层的权力交接已经基本完成,奉系正处于这个军阀派系力量最鼎盛的时期。

一九三零年九月十八日,张汉卿与蒋中正达成交易,他无法抵御入关与掌控直隶的诱惑,于是在当天高调布“巧电”,随即东北军正式介入正打的如火如荼的“中原大战”。

奉系在关键时刻的背后一刀,彻底摧毁了原本就脆弱的反蒋同盟,张汉卿拿到了他父亲曾经梦寐以求的华北地区的控制权,而笑到最后的应该是国民政府的蒋中正司令。

一九三零年九月十八日成了奉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奉系就此登上了这个地方武装派系诞生以来的巅峰,接收了西北军拥有的兵员和底盘之后,奉军瞬间扩张成为中国长江以北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或许也是应了盛极而衰这句话,东北军的衰亡与最终覆灭,也是从这一刻开始的。

张汉卿当年就算是嗑嗨了都不会想到,就在第二年、同样也是九月十八日,奉系将会迎来命运中最大的转折点。就在那一天,一群“昭和参谋”把6军马鹿下克上的传统挥到了极致,在没有得到日本天皇、内阁甚至军部认可的情况下,阴谋策划并动了“九一八事变”。

当时如果不是张汉卿在政治上过于幼稚,军事指挥上又过于无能的话,这场由一小撮日本军官动的军事冒险,根本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话题有些扯远了,现在再回到南斯拉夫6军的整编问题上。

德国顾问递交给统帅部的报告非常详细,光各类图表就有厚厚的一叠,为了节省元宝贵的时间,所徐峻看到的是经过整理之后的精简版。

南斯拉夫在德国东线战略里所扮演的角色,老实讲很难说出准确的定位,这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境内多峻岭山地,不适合大部队特别是装甲部队的展开与机动,但却非常适合小股部队进行游击作战,只要不断绝外界的物资支援,这里的山区很容易就能变成埋葬入侵者的泥潭,甚至变成阿富汗那样的血肉磨盘,让任何入侵者都闻之色变。

但是想要达成这个目的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必须维持一条顺畅的补给线,提供源源不断的后援,同时防御方必须掌握一定的地面优势,同时还需要夺取战区的制空权。

南斯拉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三章 午宴(南斯拉夫杂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