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战惊雷>第二百六十七章 飞跃发展之前

反攻作战大大出乎了鬼子的意料,起初很顺利,便自然地进入了第二阶段。

趁着温度还不是太低,土地还未结冻,新七军一边阻击牵制县城日军的行动,一边动员民众,把鬼子修起的铁路、公路彻底破坏,从而实现了把边沿游击区推进到县城周边的目的。

徐州日军又调动了步兵第54联队前来萧县,这是原计划要参加冬扫荡的部队,联队长高桥政雄大佐。

同时,由于宫本仅仅是保住了县城,却并未取得什么战绩,加上萧县驻军损失惨重,徐州对他极为不满,下达命令由高桥政雄接替宫本,从而剥夺了他的指挥权。

而即便是高桥政雄接任指挥,也是谨慎地展开进攻,不敢远离县城。显然,田中勤步兵团的覆灭,给了鬼子以极大的震慑,扫除了心中大半的骄狂。

而且,此时的战场状态对日军是很不利的。费尽心思修筑的铁路、公路被尽数平毁,据点被拔除大半,北面是八路军,西、南两个方向是新七军,游击队还在向县城东面渗透发展,在徐州至萧县县城的公路上的巡逻队和车辆已经遭到了地雷和小股敌人的袭击。

于是,高桥政雄也与宫本一样,深感兵力不足,频繁向徐州请求增兵。同时,他先把主要的进攻方向转向北面,以对付武器装备较差的八路军,又加强了县城以东的防备,确保与徐州的交通不受阻碍。

至此,新七军的反攻作战暂告一段落。虽然还在不断的战斗,但面对采取守势的日军,新七军避免强攻,而是采取侧翼袭扰,并加强渗透游击,以减轻八路军所面临的压力。而日军担心被新七军穿插切断退路,暂时也不敢出击太远。

“鬼子的冬季扫荡会不会半途而废呢?”杨天风坐在芒山镇的临时办公室内,看着参谋在地图上标志着敌我两军的位置,思绪翻飞。

新七军的反攻只是局部作战,而一九三九年的国*军冬季大反攻,才是抗战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的、全国性的大规模反攻作战,整个作战涉及全国十二个主要战区(第一到第十战区、苏鲁、冀察战区)的国*军部队,共歼灭日军数万人。其中尤以第四战区的昆仑关战役,第八战区对包头和五原的反攻作战,战果最为重大。

如果能拖到冬季大反攻,再借助自己的先知先觉,不说能趁此机会再给鬼子以沉重打击吧,至少鬼子的扫荡将受到极大的牵制,由此而取消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而要牵制鬼子对永城根据地的扫荡,豫西便有些鞭长莫及,大别山根据地的廖磊却可以提供很大的助力。

这次是联手八路军对萧县之敌予以打击,接下来是不是联手第二十一集团军,在皖东的淮南、定远、凤阳等地展开攻势,打击鬼子的另一条交通要线——津浦路,从而调动鬼子,使其冬季扫荡半途而废,甚至是直接取消呢?

除了个人交情外,杨天风认为只要国府的大反攻命令一下,新七军与第二十一集团军的联合进攻便有了九成的把握。现在嘛,该是物资倾斜,加强友军战力的时候了。

光是武器物资还有些不够,杨天风还要加大对第二十一集团军的军工的扶助力度,这同时也能减轻自身的压力。

到现在为止,大别山根据地在廖磊的全力支持,新桂系的财力扶持,永城兵工厂的技术帮助下,已经建起了炸药厂、小型炼钢厂、子弹复装厂等生产部门,能够制造飞雷筒、地雷、手榴弹、六零迫击炮、八二迫击炮,及相关的弹药。

当然,因为生产技术上的差距,大别山的军工部门生产出来的迫击炮在重量和性能上是不如永城兵工厂的。但解决了军队中有没有的问题,并且还在不断改进,部队的装备水平还是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轻、重机枪,榴弹发射器,钢拳,杨天风斟酌着列出清单。这些还都属于消耗品,他在后面又补上的几台机器设备,相信这才是廖磊更加需要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用钱买,用东西换,哪有自己生产制造更方便、痛快。

看着清单上的物品,杨天风露出笑容,不免有几分得意。

武器弹药的生产制造固然重要,而永城兵工厂从外购到能够自制机器设备,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糙到精密,不断的进步,无疑更加令人振奋。

这意味着工业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意味着产量的大幅增长,也意味着杨天风计划中的爆兵模式能够更快地加以实施。

从招兵到征兵,这是一条必然要走的道路。而军队的稳步扩充,特训班的不断开设,下级军官和老兵的培养,以及军人待遇的吸引力,这些都是杨天风有意作的铺垫。

而这些还不是全部的条件。

自抗战起,国府便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即按照保甲制度调查户籍、人口,然后对将年满十八岁至四十五岁的兵役适龄男子登记于册。每年由保长采用抽签的办法,决定谁去当兵。

抽签的基本原则是“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独子免征”。但男子是否适龄、健康与否、是否独子、抽签后谁去当兵等等,几乎都由乡、保长和军队征兵官员说了算。特*权滋生腐*败,而国*军的征兵过程可谓腐*败透顶。

既然征兵过程中腐败盛行,富家官宦子弟和亲属大量逃避兵役,这就不得不采用抓、拉贫苦人家壮丁的方式补充缺额。到后来,“抓、拉壮丁”甚至成了多数地区征兵的主要方式。

而被强行


状态提示:第二百六十七章 飞跃发展之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