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网络游戏>污点教练>第二百二十六章 动态不稳定的稳定!

通过推台时的重心微调,辅助身体在转体时愈发的向内紧缩。这是一个类似于偏心轮的原理,当重心在出发的时候不在正中间的时候,连接体的转速会被带的转向内。

当然,这是一种理论上的,说起来颇为复杂。就是把人体当做一个复杂的构建,作用力通过肌肉发力,牵带被肌肉附着的骨骼、发力部位外的其他肢体等等。

通过细微的精确控制,来让身体转向时达到希望的那个角度和内在动力!

姚爱军这一跳出去,看似歪斜了一点点,却在空中不可思议的保持了极其稳固的自体旋转。

一周,两周,两周半——

极微的重心差别却带来了更好的转体效果,空中的转体部分不可思议的紧实,从转体转向翻滚时,一个微微偏移的重心,也使得的转换动作衔接格外的顺畅。

!w.qul.不可思议,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为一个重心偏移的蹬台,反而没有带来定位上的失误?!

这个问题恐怕一起训练的张教练和陆航才问题的所在!

一开始教练让姚爱军上6245时,姚爱军是非常不乐意的。

尽管他可以在臂立动作里跳这样的大难度,但并不代表这目前就可以跳好!

任何一个上难度的动作,之所以难,就是对于人体机能的挑战。而现阶段对姚爱军来说,他可以刻苦训练,可以钻研,但却觉不愿意让还在发育期的身体留下隐患!

6245的转体和翻腾都是从臂立的离台方式上发出的,牵扯到的运动肌群都是发育程度尚在少年期的上肢力量,很容易导致肩手乃至腰部的挫伤。

并不是一个适合现阶段的难度。

张教练他们习惯了训练中出点小伤小病,这是传统训练中不可避免的。在教练看来,姚爱军远不是那么“娇气”的人,上点儿难度对他来说是对潜力的正确“挖掘”。

这种理念甚至一直到10年后都是经久不衰的!人定胜天嘛!这是我们老祖宗最爱拿出来例证征服自然的重要法宝。

姚爱军是“经历”过这样的训练带来的后果的,而且不止是!自然不肯接受这样的“挖掘”方式。

可对于运动员来说,上难度难道不是正常的吗?

在教练的强压下,姚爱军并不能说出不愿意提难度的原因,那么就只能上呗。

为了不给身体加重负担,那势必要使动作结构更加科学,降低使用“蛮力”的可能。

要怎样才能使动作更加合理呢?

姚爱军想到了当时全运会时陆航的那一跳半成品的5156b!

当时他为了让能够空中扭转三周,起跳的时候踩在了跳台的边缘上,从边缘向里跳,借助角度发力。这点被当时坐在下面的陈康平敏锐的捕捉到,并且大为赞叹陆航动脑子的方式。

陈康平了,自然也就说给了姚爱军。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当时还在省队的姚爱军,特意找人弄到了大赛的录像反复观看。又联系了陆航询问,才大概搞明白。

原来起跳的偏差是可以这样利用的!

有了实例的证实,姚爱军就去信向徐教授请教,用科学的方法来解读动作产生的原理等等。

强大的徐教授虽然不懂跳水,可人家那是多年浸淫在基础物理领域的专家!只凭姚爱军信里的囫囵描述,就捕捉到了关键词!

偏离?旋转?

搞物理的还有能将这两个词连接起来的?

这是动态不稳定和动态稳定的运动现象嘛!

徐教授的回信里,给他列举了一大堆关于运动物体的稳定、协调、不稳定的运动等相关问题的阐释和例举。

犹如被人打开一道光,顺着指引,姚爱军了解了偏心轮理论的运动方式。

虽然大致明白了偏重心的运动方式可能对于旋转个件更为有利,但人体和物件儿的差别还是巨大的。

随后的训练中,姚爱军有意揣摩,一直惦记在心里。

等这次张长青要让他上难度的时候,他终于将这个法宝用上了!

不同于上次,人在江淮,陆航在国家队,徐教授还远在天边。这回的姚爱军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抓了陆航拆分他当时跳5156b的想法和动作成型原因,又带了问题去请教徐教授,拿后在跟李宽复同志一起商量揣摩。

一遍遍的在跳台上实践的想法。

终于,让他研究出了如何精确的把控制成一个从跳台上飞跃出去的“偏心轮”式运动!

6组的动作是臂立,用手将身体从跳台推出去。uu看书

唯一的接触支点是手!

而手是人体最敏锐的感官之一,远比脚来的更加灵敏灵活。

通过手推台出去,可以控制的更加细致入微。

姚爱军在练习中一次次打磨的动作。从第一次完成的将6245跳出来,到每跳必定完成,这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姚爱军在这个过程中,又一次的对肌肉发力控制上升了一个阶层,这个好处不仅体现在6245这个动作上,更是让他所有其他的动作质量都提升了一个水平!

这也是为何他在后来的比赛中109c做的更为漂亮!因为109c这样最不花哨的动作才最显基本功,那种流畅细腻的感觉,是个人整体水平提升才能带来的效果!

陆航这一跳6245b,以一个偏离的起跳开始,却以一个漂亮的完成收尾。

在跳水赛场上诠释了一幕停留在理论课本上的动态不稳定的稳定原理!

比正常的起跳更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六章 动态不稳定的稳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