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征服者>第128章 说服蔡邕

东汉初平三年正月初一,天子亲自主持一年一度的大朝会。虽然天下越来越乱,但大朝会的规格却一点也没有削减。

由于受到刘邈上贡的影响,天下州郡倒有不少牧守派来了使臣,如西凉太守马腾、徐州牧陶谦、东郡太守曹操、北海相孔融等,所有上贡的牧守都得到了相应的好处,有职位上的,也有爵位上的。

其中最受刘邈关注的是,平原县令刘备竟然亲自来到了长安,而且还同时代表了幽州牧刘虞和右北平太守公孙瓒两家势力,最终被天子亲自提拔为平原相。刘邈不得不赞叹这个未来的枭雄真善于抓机会,他比原本历史上更早获得平原相的职位,而且不是公孙瓒私自任命的不被朝廷承认的那种。可以想象,刘备自此获得了成为一方诸侯的本钱。

当然,所有牧守之中,获得好处最多的还是刘邈这个被朝廷推出的榜样人物。刘邈在殿前被天子亲自拉着手,口称“皇叔”,拜为扬州牧,加封镇东将军,增邑一千户。

可能是第一次在如此隆重且盛大的场合行使权力,年仅十二岁的天子显得意气风发,言语中不乏笼络之意。刘邈恭谨地称谢,心里却只有怜悯与同情,这个少年天子的确聪颖过人,有着远超年龄的成熟与干练,如果不是生不逢时,说不定还真能成为一代明君,只可惜,这一切注定不会属于他了。

只要头脑稍微清醒的朝臣都知道,这个大朝会不过就是个套路而已,真正把控着主旋律的的仍然是董卓。天子的册封都是按照董卓的意思进行,连代表着天子权威的传国玉玺也在董卓手中。

这次大朝会看似风平浪静、皆大欢喜,但无形的硝烟却无处不在。天下最受人瞩目的诸侯袁氏兄弟没有一个前来朝贡的,这代表着什么不言而喻。

而朝廷对一些牧守的册封也耐人寻味,公孙瓒被任命为冀州刺史、公孙瓒部将田楷被任命为青州刺史、曹操被任命为兖州刺史、原扬州刺史陈温被改任为豫州刺史、故长沙太守孙坚之子孙策被任命为南阳太守。这些地盘几乎全是袁氏兄弟的势力范围,甚至包括了他们的大本营。

被任命者是否能顺利上任不是董卓考虑的事情,其中必然会发生的波折与争斗才是董卓乐于见到的。

刘邈非常清楚董卓此举所引发的后果,这无异给纷乱的局势又加了一把火,让历史的车轮向前生生前进了一大步。想到造成这一切变化的源头就是刘邈自己,刘邈只能无奈地苦笑。好在刘邈早有准备,还是这场变局中最大的受益者,只要他完全掌握了扬州,就有信心立于不败之地。

在董卓开始欣赏王氏女杜鹃的动人歌舞时,刘邈走进了蔡邕的书房。

往常只要有董卓参与的宴会,蔡邕都必须到场弹琴助兴,然而今天却例外了。蔡邕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刘邈却非常清楚,他相信之后很长时间董卓也不一定会想起蔡邕来,因为他的全身心都投入到了超级美女杜鹃那里。

“致远,我好不容易能休息一回,不用去当娱人的琴师,你却缠上了我。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必须今天说的?”在刘邈的刻意经营之下,蔡邕与刘邈的关系已经很亲近了,所以蔡邕说话也很随意。

“邈明天就要离开长安了。”刘邈缓缓道。

“啊,这么快?”蔡邕意外地看向刘邈。

按照一般情况,刘邈刚刚获得晋升,而且还是扬州牧这样的重要职位,应该利用新身份在朝廷中多活动活动,结交些朝臣,以做政治资本的。

蔡邕以为刘邈不知道这些道道,于是将这些给刘邈讲了一遍。

对于蔡邕的友好提醒,刘邈很感动,更是坚定了原本心底的想法。

“对我来说,来长安的任务都已经完成,再滞留下去不过是耽误时间而已。”刘邈道,“其实邈今天来,并非是与先生道别的,而是邀请先生随我一起去淮南!”

“邀请我去淮南?”蔡邕再次惊讶道。

“是的,我听元叹说过,先生早有离开长安的想法,何不就此与我一起走呢?我来长安时,带来了两千精兵,先生与我一起,就不用担心董太师的追捕了。”

见蔡邕沉默不语,刘邈继续道:“先生可以将家人全都带走,我可以保证蔡府所有人的安全。其实先生大可不必担心安全问题,董卓估计最近也没什么精力顾及到先生这里来。”

“为何?”蔡邕疑惑道。

刘邈原本没有打算和蔡邕说王允施计之事的,但想了想,还是将这些告诉蔡邕为好,免得以后蔡邕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没想到竟然还有这些内情,这么说,董太师危险了?”

听完刘邈的讲述,一向自以为见多了朝堂权谋斗争的蔡邕也感到了震惊,同时,他看向刘邈的眼神也变得复杂起来,没想到眼前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也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蔡邕原本只是将刘邈看做一个后辈才子而已,就像看待他的弟子顾雍、王粲一样,现在才真正意识到了刘邈身为一方牧守的身份。

“如果不出意外,董卓离死期不远了。”刘邈平静地说。

“你不担心我去向董太师告密吗?”

刘邈笑着摇了摇头,“王允用计能不能成功,董卓死与不死,我其实一点也不关心,因为他们与我并无多大关系。再说,先生即使现在去告诉董卓,也不会起到多大作用。我估计此计不一定能瞒得过李儒,假如连李儒都改变


状态提示:第128章 说服蔡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