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161章 萨多瓦战役

这个时候的普鲁士军队,几个军团已经会合,形成一条战线,准备朝普军进攻,但侦察兵突然发现,竟然失去了奥军主力的行踪。

情况被立刻禀报到普军总司令罗恩元帅那里,他一边下令派出骑兵继续四处寻找奥军主力的踪迹,一边将几个军团汇集起来。虽然罗恩元帅不擅长大型战役的指挥,但多年作战经验的他,犹如猎狗一般迅速闻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他立刻判断,之所以失去了奥军的行踪,会不会是奥军已经往南准备渡过易北河撤退了。

很快,侦查骑兵证实了他的推断:在萨多瓦近郊发现了奥军主力近二十万兵力。

罗恩立刻决定,次日凌晨便发动进攻。他当即让跟随在后面的威廉王子率领第五军团和腓特烈*查尔斯亲王率领的第一军团急行军跟进,同时让其他三支军团压缩阵线,向他亲自率领的第二军团靠拢。因为紧急行军,有线电报来不及铺设,作战命令无法用电报传递,只能派出快马飞奔送信。

次日凌晨,会战正式开始。雨后的萨多瓦小镇路面一片湿滑,但这阻止不了普军的进攻。右翼的普军第三军团在卡尔*希华夫*冯*比德费元帅的率领下,首先向驻扎在萨多瓦小镇郊外的奥军发动了攻击。随后,奥古斯特*卡尔*冯*戈本将军率领的第四军团也紧跟着发动进攻。

此刻,普军的第三和第四军团,合计起来总共也就十万来人,而奥军的这部分兵力就达12万人之多。普军并不占优势,奥军还有比普军更多的火炮在后方提供支援,两翼还有大批骑兵掩护。并且,奥军的火炮不少是线膛炮,而普军的这两个军团的火炮却是以前装滑膛炮居多,应该说,普军此时的胜算并不大。

但普军还是英勇地开始攻击。奥军也立刻还击,尤其是奥军的炮兵,猛烈的炮火压得普军右翼比德费元帅的部队抬不起头来,连同后面奥古斯特*卡尔*冯*戈本将军的部队也难以冲入步枪射程以内。

乘着这个机会,奥军左翼的萨克森败军开始有序地后撤到身后的高地上,居高临下扫射普军右翼部队。比德费元帅和奥古斯特*卡尔*冯*戈本将军都没有想到奥军火力如此猛烈,一时不敢全线进攻,陷入就地防卫的状态。

中间战场上,罗恩元帅率领的第二军团8万陆军冲入丛林,向后面的奥军发起攻击。普军的进攻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逐村逐屋地与奥军争夺。虽然火炮火力不如奥军,但利用丛林,以英勇程度和灵活的战术,第二军团的每个师都机动地周旋其中,双方进入僵持阶段。

这个时候,萨多瓦镇的北部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却是普军的援兵——威廉王子率领的第五军团终于赶到了!并且,普鲁士国王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也亲率少量轻骑赶到了镇外,第五军团的4万士兵同时喊起了德意志万岁的号角,震天动地,普鲁士军队士气大涨,援兵一举攻占了萨多瓦镇,并从左翼开始夹击奥军主力。

奥军总司令贝内德克元帅大吃一惊,幸好他从刚一开始就采取防守的措施,提早修建了一些防御工事,连忙组织奥军的炮兵远距离向进攻的普军主力开炮,间或着向普军军力集中处发射烟雾弹,使普军减慢了进攻速度。

接着,奥军炮兵集中在烟雾地段进行火炮重点轰炸,给普军以很大杀伤。同时,因为普军军中的火炮大部分还是前装滑膛炮为主,虽然还击,却零星散乱,远没有奥军架设在工事后面的有利地形方便。而第五军团中的几十门仿造的克虏伯火炮虽然威力不错,但此刻还在后面慢吞吞地渡河,根本就没来得及赶到战场。于是乎,普军变成被被动挨打的局面,不时有士兵折损在奥军的火炮之中。

而尽管普军冒着炮火,冲出烟雾笼罩的丛林,但又进入防御工事下的奥军和萨克森军队的火枪弹雨之中,无数的枪弹不停地射击,上千普军成片地倒下。

此刻,若是奥军发动全线攻击,于他方形势大好之下,必定能一举击溃普军,但性格保守的贝内德克元帅白白犹豫再三,还是白白错过了这个机会,他只是让奥军坚守阵地,与普军打消耗防御战。

而半天过后,普军第五军团的火炮,以及其他第二军团和第三军团的主力火炮都相继抵达前线,普军迅速架设火炮,朝奥军的防御工事开始猛轰。

随着双方的炮兵和火炮猛烈的消耗,两边战场的火炮力量越来越薄弱,而与此同时,众人都没注意到的是,双方的军队距离越来越近,到最后,猛然发现,战场上形势突然逆转了起来,奥军的火炮之所以变得薄弱了,不是因为奥军的火炮少了许多,而是因为奥军从未训练炮手在近距如何作战,炮手们还是按老套路射击,结果炮弹大部分都从普鲁士军队头顶飞了过去,落入普军之中的炮弹很少。

相反,普军的火炮手训练有素,火炮也一直在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虽然射速不高,却射得又狠又准,落入奥军阵中,炸得人仰马翻,奥军死伤惨重。

奥军离开防御工事所在的森林,进入空旷的平原。而普军第四军团的一个师冲入森林,结果,森林之中还有一个奥军上校带领一个营埋伏在其中,猛地发动了敢死式的猛攻,普军第四军团的一个师猝不及防,死伤超过三分之一,但是还没等奥军上校来得及高兴,一阵密集地弹雨从奥军右侧袭来,横扫整个森林,奥金这个营顿时也死伤惨重,没多


状态提示:第1161章 萨多瓦战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