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177章 流言的威力

罗琼树有些明白了。

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让奥伦堡内的这些哥萨克士兵和圣彼得堡派来的沙俄近卫军士兵区分开来,有了不同的待遇,他们自然会产生矛盾。而利用和扩大这个矛盾,自然能让守卫奥伦堡的士兵们离心离德,这样一来,便能有攻破奥伦堡的机会。

“总督大人,还有,奥伦堡内的还有数百的小玉兹哈萨克人士兵,也可以利用起来。通过释放那些哥萨克俘虏,将消息传递过去。”任为琦继续建议着:“当然,这些都是理想的情况下。若是没办法奏效,我们还是以强攻奥伦堡为主,也能攻占下来,只是我们自己的损失会有些大而已。”

这次进攻,罗琼树率领的野战军可谓准备充分了:除了所有的步兵们装备了最为新式的毛瑟60式步枪之外,还专门将第三野战兵团的炮兵师中的一半力量都拉来了,3个野战炮团、1个榴弹炮团,还特意携带了2门线膛重炮,总火炮能力达到182门,再加上步兵师中的少量火炮,已经超过200多门。看起来这火炮数量不是很多,但关键是这火炮的口径和型号,还有火药的威力,已经完全与几年前的滑膛炮大相径庭了,甚至一门火炮,已经抵得过以前的十门火炮的火力了,可谓是十分强大了。

只要有足够的炮弹,就算是坚固的奥伦堡,即便无法将整个堡垒炸翻,至少可以炸开几道口子,将躲藏在其中的敌军炸死炸伤许多。而偏偏这次罗琼树携带了许多炮弹,原因不是别的,是他的计划中,可不仅仅只是攻占奥伦堡就算完事了的,还有一座坚城叶卡捷琳堡需要他去攻占。他的最终计划,原本就是将整个乌拉尔山脉的几处关卡堡垒全部占领下来,一劳永逸将所有哥萨克骑兵进入乌拉尔山脉以东的西伯利亚地区的通道全部封锁起来。

这个时候,一队斥候兵奔了过来,为首的队长是名骑术非常高明的蒙古人,向罗琼树和任为琦行了一礼,便禀报道:“报告总督大人,参谋长,奥伦堡的俄军在三天前便已经已经发现我军的行踪,做好了守城的准备!我们与敌军的侦查骑兵几次交手,损失了十余名将士,俘虏了数名敌军哨兵,经过拷问得知,奥伦堡的守军主将是奥伦堡总督克列扎诺夫斯基。”

随着斥候队长的讲述,罗琼树和任为琦两人慢慢对奥伦堡的守将开始有了更多的了解。

这个克列扎诺夫斯基,是沙俄的贵族出身,治军严谨,很难对付。

他手下主要有两大得力将领:一是同样驻守在奥伦堡中的近卫军少将切尔尼亚耶夫,负责直接指挥奥伦堡中的将近2600名的近卫军和11000名乌拉尔军团士兵,其中这11000名乌拉尔军团精锐大半都是哥萨克士兵,从奥伦堡辖区下的六七个哥萨克集群十余万士兵中层层选拔而出,福利和待遇比普通的哥萨克士兵要优厚一些。

另外一名的得力手下,则是西伯利亚哥萨克骑兵军团司令科尔帕科夫斯基少将,倒不是说他表现特别出色,而是他手中的兵力最多。

原本奥伦堡管辖着哈萨克几个汗国和西伯利亚甚至远东一带的势力扩张,一共有六大哥萨克集群兵团,但因为连续两次组织这些哥萨克兵力进攻中华帝国,都是惨败,折损了大半哥萨克士兵,导致其他的哥萨克集群实力大损,加上最近哈萨克汗国开始在中华帝国的扶持下逐渐强硬起来,同奥伦堡派出的哥萨克零星军队发生过数次战争,更是让其他的一些哥萨克人元气大伤,最终的结果便是造成这位才能稀松平常的科尔帕科夫斯基手下的哥萨克军队变成了主力,这些由西伯利亚哥萨克集群组成的西伯利亚哥萨克骑兵军团,一共5万多名骑兵,竟然变成了奥伦堡四周拱卫的主要力量。

最关键的信息是,这名叫科尔帕科夫斯基的少将,同奥伦堡中的那名叫切尔尼亚耶夫的少将有些矛盾。据说是克列扎诺夫斯基总督即将调走,所以这两人都开始暗地较劲,谋取接替奥伦堡总督之位。

听到这个消息,任为琦大喜过望,笑着对罗琼树道:“总督大人,太好了,敌军的两大将领有矛盾,正是破城的关键!而且,欧洲那边的行动计划已经也差不多要启动了,虽然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就算是失败了,消息也一时半会还传不到这里,我们将消息散布出去,敌军如何能分辨?

只要守卫奥伦堡的那帮近卫军相信了,自然没了守城的心思。

而对于城外的那些哥萨克军队来说,只要没了那位沙皇的撑腰,那些近卫军对他们来说,就是个屁一样的,他们随时能将这些近卫军撕碎!”

罗琼树点点头,按照任为琦的建议,直接下令将后军之中的数百名哥萨克俘虏布置一番,晚上让些哈萨克人偷偷放他们离开。

当夜,这些哥萨克俘虏果然成功逃离。

次日便有不少人被押送到奥伦堡中。

很快,奥伦堡中便传出一些关于东方军队的传言,将来自圣彼得堡直属管辖的近卫军们惊得不轻,而让堡垒内部的那帮哥萨克精锐们愤愤不满,又有些幸灾乐祸不已。

一个传言,随着那些哥萨克俘虏们的传播而在整个奥伦堡内流传开来,连同城堡外逐渐清晰起来的来自东方的大量敌军一样,让整个城堡出现一片混乱!

城堡内四处流传的传言,说是俄罗斯帝国圣彼得堡那边,同中华帝国达成了一致意见,就是那中华帝国俘虏的军人,还会区分对待。若俘


状态提示:第1177章 流言的威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