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313章 欧战爆发

冯云山才让那些大臣告退没多久,左宗棠和范汝增两人各拿一封电报传来的密函求见。

却是欧洲传回来的消息。

首先是沙俄方面,原本是圣彼得堡的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和莫斯科方面的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这两个沙皇相互讨伐,慢慢地莫斯科方面占据了优势起来,并且最大的敌人中华帝国也因为亚速停战条约的关系停止了进攻,莫斯科方面一鼓作气,正准备彻底击败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收复圣彼得堡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普鲁士王国联合奥地利超过25万大军全面入侵沙俄,因为普鲁士的军队装备精良,奥地利军队也不差,圣彼得堡的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原本就因为镇压芬兰和波兰等地的叛乱损失很大,军队死伤惨重,加上莫斯科、基辅和西伯利亚的物资供应都被切断,虚弱无比,一下被普鲁士军队击败,眼见圣彼得堡不保,这个时候意识到与侄儿争夺沙皇已经没有意义,立刻向莫斯科方面求救,宣称自己放弃沙皇的皇位,效忠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只等莫斯科的沙皇同意赦免自己和所有的圣彼得堡军队,便率领残余的沙俄军队逃往莫斯科,还将几代沙皇积累的圣彼得堡的所有财富开始收拾,准备用几列火车通过圣彼得堡—莫斯科铁路运往莫斯科。

但没想到的是,圣彼得堡方面的一些军官率领五千多名东斯拉夫人士兵悍然起义,暗中与普鲁士军队勾结,引导普鲁士军队从南方的普斯科夫北上,将圣彼得堡—莫斯科铁路拆毁,提前封锁圣彼得堡东逃的路线,双方发生激战,圣彼得堡方面的沙俄军队惨败,除了两万余人东逃之外,其余的包括沙皇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和上千名圣彼得堡的沙俄贵族、军官纷纷被俘虏。

同时,奥地利军队同奥斯曼土耳其也已经和解,没了南方的战场的干扰之后,再无后顾之忧,全力出兵向东,趁乱攻占了基辅等重城,并向北逼近莫斯科地区。

莫斯科方面的沙皇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吃一惊,一边组织军队两边抵挡,一边紧急派驻各国公使向欧洲其他国家求援,当然,主要是英国和法国,还有意大利和荷兰。

莫斯科的军队兵力虽然比圣彼得堡方面多,但遭受两面甚至三面袭击,兵力也明显不足。普鲁士15万军队从圣彼得堡朝东攻向莫斯科,奥地利12万军队从基辅沿西北方向攻打莫斯科,除此之外,还有近3万芬兰叛军攻打圣彼得堡北部,5万波兰和立陶宛军队也跟随着普鲁士军队攻打莫斯科西南部的斯摩棱斯克等地。

想必是芬兰、波兰已经和普鲁士王国以及奥地利帝国达成了协议,知道必须彻底摧毁沙俄才能立国,不遗余力地帮助普鲁士和奥地利侵占沙俄的领土,同时扩大自身的地盘。

而就沙俄岌岌可危的时候,从圣彼得堡逃出的沙俄原外交大臣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赶到伦敦和巴黎,分别游说了英国首相和法国皇帝,成功说服英法两国的介入,英国和法国联合意大利王国和荷兰、丹麦、西班牙、葡萄牙这几个国家联合发表声明,要求普鲁士和奥地利紧急休兵,退出原本的沙俄领土。

英国和法国想必也明白,沙俄如今已经被彻底打残削弱,即便是重新统一也是势力大减。而若是沙俄彻底被灭亡,首先受益的肯定是与之相邻的欧洲大陆国家普鲁士和奥地利两个陆军强国,更何况还有东方的那个中华帝国这个头号强敌在。

特别是法国,虽然与普鲁士签订了条约,但在占领了普鲁士王国的巴登和萨尔以及卢森堡等地之后,野心更大,见普鲁士王国占领沙俄的一大片领土,立刻眼红起来。何况,普鲁士王国的壮大,对准备称霸欧洲大陆的法国来说具有严重的威胁。因此,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立刻答应沙俄特使戈尔恰科夫的请求,草草索要一些好处之后,联合英国一起发表战争警告的严正声明,要求普鲁士和奥地利立刻停战对沙俄的侵略。

同时,沙俄特使戈尔恰科夫还赶到奥斯曼帝国,不知道许诺了什么条件,让前不久还是敌人的奥斯曼军队竟然也出兵北上前往基辅,攻打在沙俄境内的奥地利军队。

奥地利是两面派,对于法国很是忌惮,但对于领土的贪婪,又不愿意立刻停止进攻,而且后路又有奥斯曼帝国的威胁,便暂停进攻沙俄,等待普鲁士的决定。

普鲁士却是根本不予理会,一边派出首相肩外交大臣俾斯麦赶往巴黎解释并商定条件,一边加紧从东普鲁士地区增派了5万军队攻打莫斯科。

一向贪婪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这回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见普鲁士不停劝告,暗喜这正是法国的大好机会,直接出兵20万渡过莱茵河,从莱茵省和符腾堡两地攻打普鲁士王国,同时催促英国出兵,并承诺不干涉英国收复爱尔兰,在国际上帮助英国对中华帝国实行武装和商品禁运。

但即便是这样,英国也没有派出大规模的军队直接攻打普鲁士和奥地利,只是接连警告。后来见警告实在无效,便派出新恢复的地中海舰队和大西洋舰队分别骚扰奥地利帝国的南部地区和普鲁士新占领的日德兰半岛,同时资助丹麦王国的武器和战争物资,掩护丹麦王国组织了5万军队攻打普鲁士占领的日德兰半岛,准备收复故土。

与此同时,英国和法国的两国使者赶到君士坦丁堡,以支持奥斯曼收复


状态提示:第1313章 欧战爆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