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北宋京华>第十三章 七夕(中)

柳邕的左手现在还疼着,里面一跳一跳的,隐隐有些发胀。前天被“孟半仙”打了掌心之后自然没有心情去“甜水巷”逛逛,而是直接跑回了家。

柳邕自然想看看让自己挨了打的“正主”,领头钻了进去。人群围得死死的,柳邕很是艰难才钻到里面,努力站稳避免被四周的人群挤倒,然后向前看去。

这是一家不大摊子,南北有两丈宽,两旁是卖茶饮和花瓜的摊子,背对着的则是个炒凉粉的摊子。摊主在地上铺了一张大草席子,席子上面又铺上一层白色的粗麻布,粗麻布上又是一层细绢,细绢上面摆放着上百个各种形态各异的娃娃,相同的是头上都倒扣着一片荷叶,脸庞圆润,举止憨态可掬,自带婴儿肥。而材质则有泥捏的,有木雕的,最小的有一寸长,最大的则有两尺多高。每一个娃娃下面都压着一张纸片,上面写着娃娃的价格,从三五钱到上百钱不等。

席子后面摆了一张和席子同样长的桌子,是用木板拼凑而成的。不过很结实。桌子上面则放着高档的“磨喝乐”,娃娃的表情明显比席子上的要细腻生动。娃娃下面则用雕木彩装的座椅栏杆,个别的上面甚至用金珠牙翠来装点,外面套着红纱或者碧色琉璃做成的罩子。

柳邕看了看桌子上“磨喝乐”的价格,不由得吐了吐舌头。地面席子上两尺多高的“磨喝乐”才标价百钱,而桌子上最便宜的便在三百钱以上。

摊主是一个看着有六十多岁的老汉,旁边还有两个年轻些的中年男子,应该是他的儿子。老汉坐在桌子前的凳子上,并不和客人搭话,手中团了一团“泥巴”,右手上还有一把刻刀在食指和无名指上别着,不一会功夫便捏成型了,用刻刀麻利的修饰了几下,一个惟妙惟肖的胖娃娃便呈现在眼前。老汉将捏好的娃娃放在脚边的一个箱子里,顺手从箱子便的罐子里又抓出一团“泥巴”,继续捏了起来。

这时沐迅、杨章几人也挤了进来,不过引起了旁边观众的抱怨。一会儿功夫,老汉又将他的“绝活”重现了一次,引来阵阵叫好声。

几个人也为老汉的技艺感到惊叹,各自挑了个娃娃买了下来。

从人群中艰难的挤了出来,重新回到大街上,柳邕感觉舒畅了很多。只见他手中抓着一个穿着五彩衣裳,手里捧着个嫩绿色的莲蓬,头上戴着荷叶帽子的胖娃娃,端是可爱。

这时,不远处的一栋“乞巧楼”上放出了烟花,使得不少人抬头望去。但这只是开始,紧接着,周边的“乞巧楼”都放起了烟花,色彩缤纷,引得无数人驻足观看。

天完全黑了,街上的灯全都给点亮了,在夜幕下发着迷人的光晕,煞是好看。

柳邕走到肖记磨喝乐店旁的花瓜摊上,买了个香圆也就是香橼雕成荷花样子的花瓜,咬了一口,觉得很好吃,便又多买了几个,分给了身边的小伙伴。

一行人继续往潘楼走。路上又遇到几个卖“磨喝乐”的摊子,但手艺明显都没有肖记的好。

到了潘楼的时候,时间正好。酒楼上挂满了彩灯,大概数下,不会低于百数。酒楼下面清空了一片场地,数十个姑娘站月下,在酒楼掌柜的主持下,拿着一根细线对着月光穿针,最先穿过九个针孔的姑娘会被赠与一个三寸高的纯金“磨喝乐”,而其他顺利完成目标的姑娘也会得到一盏精致的彩灯。

在姑娘们对月乞巧之后,便迎来了高潮。

“百词荷?!”

杨章激动道。

“什么是百词荷?”

柳洵嘴里嚼着刚买的糖人,疑惑地问道。

“你以前没来过?哦...忘了你以前还真没来过。”

柳洵是一群人中年岁最小的,才九岁出头。父亲虽然在汴京城里工作,但家在城外,所以他进城的次数并不多,这还是头一回体验汴京城里的七夕氛围。

“所谓百词荷,看到前面那个刚刚两个大汉搬来的竖着的大转盘了没有?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几十个词牌名,所以谓‘百词’。

今天潘楼请了好多位近时在东京最为有名的才俊佳人...瞧,二楼靠窗的那几个都是。至于都是谁,里的有些远,看不大清楚,一会会有介绍。

等活动开始的时候,主持的人会去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的时候,指针指向哪里,哪个就是今天的词牌名,同时,所写的词必须和今日有关才行。

楼上这些青年才俊、佳人们会根据词牌填词,底下的观众也可以。有一炷香的时间,作词最佳者,将会获得一片纯金打造的荷叶作为奖励,所以叫做百词荷。”

沐迅在一旁耐心的讲解道。

“那如何判断谁写的词最好呢?”

柳洵想了想,歪着脑袋问道。

“这个简单,待词填完之后,会当众朗读出来,填的好自然呼声就高。当然,若是观众评判不出来,喏,三楼上面坐着的,可都是名儒大家。”

此时,主持人已经说完了致辞,挨个介绍完三楼和二楼的“佳宾”们,走到了转盘旁。

“开始了!”

王寀略有激动的说道。

只见主持人使劲转动转盘,转盘快速转动了几圈,然后渐渐的缓了下来,最终停到了那里。

“落哪了?落哪了?”

柳邕几人来的不晚,但也并不算早。勉强挤了一个还算近的地方,但离转盘还有一定距离,看的很模糊。

不待主持人上前去看,便有几个离得近的眼尖的观众喊道:


状态提示:第十三章 七夕(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