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北京的部队大院>部队大院的"老百姓" 十一 ③

在老方住的病房外边,杨传福和老崔与老方的侄子打过招呼以后,向值班医生询问了老方的情况,值班医生告诉他们俩,老方刚刚从重症监护室转过来,正在睡觉,亲友可以悄悄地进去看一看,最多三分钟,不要吵醒他。

两个人蹑手蹑脚地进入病房,杨传福看到老方与刚才苟处长看到费元青时的心情一样,大吃一惊。只见老方面色灰黄,身上好像被抽干了血液,脸上一道挨着一道的皱纹如同树桩上的年轮,记录着他几十年历经的沧桑。老方安静地躺在病床上,身上插着几根管子,这些管子是他与这个世界还保持着联系的通道。

尽管两个人进屋时无声无息,老方还是凭着室内空气的流动感觉到了什么,他费力地睁开双眼,看见杨传福和老崔,挣扎着想从病床上坐起来,杨传福连忙上前一步,按住了他的肩膀。

“我觉得自己在人世间的伙食费已经结清了,没有想到还能从重症监护室再回来继续吃、吃苦。”老方勉强笑了一下,对两个老乡说。

老崔与老方开了一辈子玩笑,依然逗他说:“你在人世间的伙食账还没有算清,所以还不能走,你关照了我多年,我欠你的人情债还没有还,你还要准备从我这里收‘租子’。”

“有‘表侄’这句话我就知足了,如果阎王爷同意,我就打起精神,再陪你多吃几年干饭!”老方与老崔也开起了玩笑,继续对老崔说。“有些真的是玩笑,有些玩笑是真的,上一次老乡聚会时,我让你不要有了孙子当孙子,要你请我吃饭,你说你某一年的四月五号再请我,这句话差一点就成为了现实。”

“等你康复出院了,想吃饭我随时请你,我的退休费虽然不多,请你吃顿饭还是小意思。”

“以后能不能康复我不知道,不过,现在我好像是‘返老还童’了,你们看看,我小时候尿床,现在也尿床,小时候让人喂饭,现在也让人喂饭。”

老方的话说得老崔和杨传福都笑起来,屋子里根本不像亲朋好友看望重病患者的气氛。

老方接着说:“实话告诉你们,前几天我已经写好了遗嘱,交代了后事,让儿子们把我的骨灰送回农村老家,在荒山野坡与我的父母埋在一起,立一个简单的石碑,我连石碑上的碑文怎么写都想好了。”

“遗嘱属于隐私,什么内容我们不便于打听,听听你的碑文将来准备怎么写。”老崔笑着问老方。

“我来,土生土长,我走,土掩土埋,这里是我的家,只要你白天不打扰我,我晚上就不打扰你!”

杨传福和老崔都笑了起来,老崔说:“嫂子的骨灰埋在了北京郊区的陵园里,你百年以后自己回老家,两口子不是‘两地分居’吗?”

“你嫂子生前就与我说好了,活着的时候我在哪里她在哪里,死了以后我们也要在一起,她做人做鬼都跟着我。我将来死后埋在老家,她的骨灰也要运回老家,到时候,连‘户口迁移’的手续都不用去办。”

老崔说:“这些都是后话,将来我们都要听孩子们的安排。”

提到儿子,老方面有愠色,生气地说:“我之所以早早地就写好遗嘱,就是想把将来的有些事情现在就安排好。儿子们办的事情有很多时候让你不放心,有的人是养儿防老,有的人是养儿‘老防’,你不老是防着点,他们能在你健在的时候就把你啃得体无完肤,钱财尽无。”

杨传福和老崔一起好言劝慰老方。

几个人刚才说笑的声音惊动了值班医生,他走进病房,让杨传福和老崔不要过多影响病人的休息。

杨传福和老崔出了病房,老方的侄子告诉老崔,老方的二儿子上午也来了,是与他一起把老方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来的,老方的二儿子与值班的医生护士还拌了几句嘴,问他们:你们又不是管道工,在我爸爸身上插那么多管子干什么?值班医生说:病人身上的每一根管子都是有用的,氧气管、输液管、导尿管,你说哪一根不需要?

老崔对老方的侄子说:“你的两个哥哥都比较忙,大事找他们,一般的小事给我打电话就行了,我现在退休在家里,事情不太多,随时可以过来。”

走出病房楼,老崔对杨传福说:“老乡们相见分别时,都要道一声‘再见’,但总有一次‘再见’要成为‘永别’,说不定哪一次的‘再见’就成了‘不能再见’。老方这一次是心血管受损,病得很重,意外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所以,每一次离开时,我都想多看他几眼。”

老崔说着,声音哽咽了。

“路直行人多,人直朋友广。”老崔接着对杨传福说,“人老了以后,自主能力差,如果儿女再不孝顺,有时候就要挖掘朋友资源了。老方这个人本质好,待人诚恳,晚年有了事,朋友都愿意帮忙,我与他的两个要好的朋友说好了,我们每天都要轮流过来看看他。”

“老方原来工作单位的人来过吗?”杨传福问。

“来过一次,象征性地走了一下过场。”老崔说,“退休人员最后都是这个结果,有的人,原来理他的人多,现在理他的人少,不是因为他得了传染病,而是因为他退休了;有的人,原来理他的人少,现在理他的人多,不是因为他的传染病好了,而是因为他当了大官。这就叫‘在官三日人问我,离官三日我问人’,类似的事情我们都经历过很多,也应该说是习以为常,可以理解。”


状态提示:部队大院的"老百姓" 十一 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